摘要: 目的 : 比較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和下鼻甲骨折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療效。 方法: 將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下鼻甲,對照組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術。比較術后1年兩組患者鼻塞癥狀改善程度和下鼻甲體征的變化。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1年與術前相比,鼻塞癥狀VAS評分均有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鼻塞癥狀VAS評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術后1年體征改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操作簡單安全,療效優于單純骨折外移下鼻甲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慢性肥厚性鼻炎;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下鼻甲骨折外移術;鼻塞;
【中圖分類號】R730.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048-0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之一,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療效報道不一。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 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38.6歲;病程2-10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診斷標準[1],經保守治療無效。鼻竇冠狀位CT掃描排除鼻息肉、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骨性肥大者;前鼻鏡檢查:下鼻甲明顯增大肥厚,未用麻黃素收縮前下鼻甲前端與鼻中隔的最小距離小于0.2cm,使用1%麻黃素收縮后,下鼻甲收縮效果差。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3例,行下鼻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對照組27例, 行下鼻甲骨折外移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術前用藥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儀器與設備:采用美國Arthro Care公司的ENT CoblatorⅡ等離子手術系統及電纜一體化刀頭,設置消融能量為4級,凝血能量為2級。
治療組:患者仰臥位,1%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麻醉并收縮鼻腔黏膜及雙下甲后,2%利多卡因雙下甲浸潤麻醉;在鼻內鏡直視下,等離子刀頭前端沾上生理鹽水后,前端抵住下鼻甲前中1/3交界處,然后踩消融踏板并輕推刀頭,使其進入黏膜下層至鼻甲骨之間肥大的組織內,并沿著下鼻甲骨向下鼻甲后緣插入刀頭。并注意盡量不要將刀頭穿出鼻甲黏膜,不要接觸下鼻甲骨, 在明顯肥厚處多消融停頓數秒,在操作過程中可看到下鼻甲有回縮現象。在退出刀頭近打孔處,可踩踏電凝止血腳踏以利止血,一側下鼻甲根據具體情況打孔,一般打孔3-4個。對照組:采用剝離子或直止血鉗骨折外移雙側下鼻甲。
1.3 療效評價
采用國際通用的視覺模擬評分表(VAS)評分法評定主觀鼻塞感覺,一端為0表示無鼻塞癥狀,另一端為10表示完全鼻塞。體征改善評價:顯效: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間距在5mm左右,中鼻甲可見;改善: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之間距離3-5mm 之間,中鼻甲尚可見;無效:下鼻甲縮小不明顯,下鼻甲黏膜仍與鼻底、鼻中隔緊靠, 見不到中鼻甲。顯效與改善為有效。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個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前治療組與對照組間鼻塞癥狀VAS評分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術后1年進行療效判定,結果顯示:兩組術后與術前相比,鼻塞癥狀VAS評分均有明顯降低(P<0.05),且術后1年治療組鼻塞癥狀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組術后1年鼻部體征改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部常見病和多發病, 肥大的下鼻甲是導致慢性、持續性鼻塞常見的原因之一。解決該問題的手術方法有數十種之多,但大多數手術損害下鼻甲黏液纖毛傳輸功能,黏液纖毛傳輸功能是鼻腔清除細菌和鼻腔異物的重要功能。
臨床上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傳統方法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冷凍、激光及微波等,其術后會對鼻腔黏液纖毛傳輸功能造成損害,破壞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易造成鼻腔結痂、干燥等不適或下鼻減容效果差。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系統的作用原理是使電極和組織間形成等離子薄層,層中離子被電場加速,并將能量傳遞給組織,在低溫下(40℃-70℃)打開細胞間分子結合鍵,使靶組織中的細胞分解為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造成病變組織液化消融,從而達到靶組織體積減容的效果。而傳統的激光或者微波治療鼻炎均采用超過150℃的高溫,對組織損傷較大,患者痛苦較明顯[2]。
鼻內鏡能準確引導定位,具有導光能力強、 視野大和無限焦距等性能。在鼻內鏡下能準確定位鼻甲肥厚的部分, 尤其是下鼻甲后段的肥厚,同時能準確引導射頻電極進行下鼻甲射頻消融手術[3]。
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是通過鼻內窺鏡輔助運用低溫等離子消融系統瞬間對鼻炎的增生組織進行消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鼻腔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并能有效減輕術后水腫與疼痛。下鼻甲骨折外移術[4],是將下鼻甲全長向外側骨折移位,提高鼻腔通氣截面積,是簡便易行改善通氣的有效方法。
理想的下鼻甲手術療效應達到:縮小肥大的下鼻甲體積; 恢復下鼻甲在鼻腔內的正常形狀; 恢復正常的鼻阻力;盡可能多的保留下鼻甲黏膜; 操作簡單易行。本組研究顯示:下鼻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單純骨折外移手術相比,改善患者術后鼻塞癥狀前者明顯優于后者。我們認為,鼻內鏡引導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視野清楚、操作安全、療效確切,且符合鼻腔生理功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66-175.
[2]李燕,江德勝.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肥厚性鼻炎287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7,15(6):442-443.
[3]劉士輝,徐永赤.鼻內鏡下慢性肥厚性鼻炎射頻消融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9):76.
[4]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