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與分析顯微外科治療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的臨床治療效果。 方法: 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損傷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對神經進行修復、移植和血管修補,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結果: 本組選取我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對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進行修復的5例患者,通過治療和術后隨訪,其中大部分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良好。治療有效率高。 結論: 對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采用顯微外科治療技術進行神經和血管的修復和重建,可以有效避免肢體因缺血而壞死。對肢體功能的恢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顯微外科;臂叢神經;血管損傷;臨床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090-01
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的致病原因有很多,比如擠壓、槍擊、機械、車禍或銳器,都會導致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它是一種嚴重的合并傷,病情比較復雜,受傷的部位解剖位置特殊,必須及時采用正確的手術方法對患者的臂叢神經進行修復,以免導致患者的上肢功能的喪失,造成嚴重的后果[1]。本組選取我科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對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進行修復的5例患者,通過治療和術后隨訪,術后功能評價優良率達76%。將主要臨床治療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的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患者共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齡分布為24-64歲,平均年齡41歲。所有患者的受傷部位都為側位,其中左側4例,右側1例
手術方法
對于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的患者,我們必須及時的進行診斷,然后根據患者的受傷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顯微外科治療方法,抓住治療時機,盡快讓患者的神經和血管得到修復。主要治療方法分為以下幾種:(1)臂叢根性撕脫傷: 通過膈神經、副神經以及頸叢運動支移位來修復正中神經及胸背神經。以膈神經移位吻合肌皮神經,副神經移位修復肩胛上神經,肋間神經移位修復正中神經。肌皮神經和正中神經要保留足夠的長度,便于直接與移位神經吻合,不能吻合的則采用胖腸神經移植橋接。(2)臂叢神經上干根性撕脫傷:用膈神經修復肌皮神經,肋間神經修復腋神經,副神經移位修復肩胛上神經。如果患者在入院的時候,發現膈神經已經損壞,則采用肋間神經移位修復腋神經,副神經移位修復肌皮神經。(3)臂叢神經下干損傷:這種情況的損傷一般比較少見,大部分是因為鎖骨骨折而導致的。對于這種患者,多采用神經束梳理、松解后吻合神經,如果這種方法仍達不到治療效果,則使用游離神經移植修復。(4)臂叢神經干的單純離斷傷:這種患者也不多,對這種傷要徹底清理創口,然后用神經干的大束組束膜縫合加外膜縫合[2]。
2、結果
術后我們對本組的5例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一年。一年間,無死亡和肢體壞死的病例,大部分患者術后肢體血液循環良好,基本恢復了肢體功能。尤其是臂叢根性撕脫傷的神經移位臨床療效最好。
3、討論
不同的原因會導致患者臂叢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損傷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我們必須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才能有效的治療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
3.1對于開放性損傷,手術時間要及時,宜早不宜遲。如果患者經診斷為開放性損傷,部位清楚,則不能拖延觀望,須盡快采取手術。本組因刀傷導致的4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患者中,4例及時采取手術治療的都于2個月后修復,1例傷后拖延幾個月才治療的,修復效果較差。相反,對于閉合性損傷的患者,手術時間則宜緩。對于閉合性損傷我們要多加觀察, 一般在3個月以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手術[3]。
3.2手術時要重視殘存的神經根干,盡量修復功能重要的神經束。臂叢根部受到嚴重損傷時,因為局部損傷疤痕組織形成,導致在手術中,不容易查出殘存的神經根干,手術后就會影響修復效果。通過調查發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殘留的神經根。因為其他神經的直徑和神經纖維數目都比不上臂叢的根和干。在手術時,要盡量修復功能重要的神經束[4]。
3.3定期追蹤觀察,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對于顯微外科治療的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患者,在術后要定期的追蹤回訪。對于恢復狀態不好的患者及時發現并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而導致患者出現更嚴重的后果。比如本組1例因車禍導致的臂叢干段損傷,第一次手術后肢體功能已有所恢復,但最終因正中神經在前臂及手部的功能恢復不滿意又進行了多次手術,因手術次數太多,導致患者的肢體功能反不如從前[5]。
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的治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受傷的程度和受傷的部位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的對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應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治療。選擇手術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才能達到滿意的修復效果。手術的成功不僅可以讓患者避免截肢的痛苦,還能重建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于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患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莊永青,傅小寬,童靜,李珍生. 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的顯微外科治療[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9,04:12-14.
[2]張衛國,姜長明,裴炯,朱繼華,張貴源. 臂叢神經損傷的顯微外科治療[J]. 中國實用手外科雜志,2000,04:199-200.
[3]曾曉英,溫桂芬,鄧麗,鐘時汝,劉愷,李萍. 康復治療對臂叢神經合并血管損傷顯微外科治療的影響[J]. 海南醫學,2010,10:81-82.
[4]孫占勝,張十一,張慶文. 臂叢神經損傷的顯微外科治療(附73例報告)[J]. 山東醫藥,2003,15:20-21.
[5]勞鎮國,劉均墀,朱家愷,江宏,程鋼,劉小林,許揚濱. 臂叢神經損傷的顯微外科治療[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6,0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