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研究分析影響中藥性能和臨床療效的若干因素,提出應對措施,以提高藥效,減少不良反應,為臨床用藥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 中藥療效;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103-02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祖國醫學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用中藥具有幾千年的臨床實踐,療效肯定,毒副作用較小,為廣大人民群眾熟悉和接納。中醫歷來強調辨證論治,對癥下藥,而且對中藥的配劑方法、藥物場地、配伍、劑型、煎制方法,服用方法及使用劑量都非常講究,其目的是增強療效,限制其毒副作用。現就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1.中藥來源對藥效的影響
1.1產地來源對藥效的影響:中藥來源產地不同會造成品種差異,其作用截然不同。如南五加皮,其來源五加科細柱五加的根皮,無毒。而來源于蘿藦科杠柳的根皮為北五加皮(又稱香加皮)有毒, 不宜多用. 還有朱砂, 可用品種只限于貴州, 四川, 湖南等省, 紅色, 鮮艷, 有光澤, 無雜質者而產于有毒的植物上就會含有相應有毒的成份, 因此在調劑時, 注意使用地道藥材,有必要對其來源進行區別,以確保臨床療效, 減少不良反應.
1.2入藥部分及成份的影響: 有些地方中藥來源不規范, 不符合中國藥典的要求, 沒有嚴格的成份含量標準, 在中藥治療中, 大部分存在著
制劑真正的提煉成分較少, 直接影響到臨床用藥效果. 在我市部分醫療單位便有部分中藥來源不規范的例子. 如在使用王不留行時,習慣用薜荔的果實(花托) 入藥.2000版中國藥典規定: 王不留行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干燥成熟種子. 主含王不留行皂苷\棉子糖\黃酮苷等. 主要功效為活血通經\下乳消腫. 我市部分地方的,石斛是用蘭科植物有瓜石斛的莖入藥, 無成分含量標準, 這樣對療效影響也是很明顯的.2000版中藥藥典規范: 石斛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的新鮮或干燥莖, 含總生物堿0.52%,主要含石斛、石斛次堿等,功能是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臨床常用于熱病傷本、胃氣不足濕熱等病,入藥成分及其含量不合規范直接影響其效果。
2.中藥配伍對藥效的影響 中藥在使用中如配伍不當,會直接影響到中藥的藥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因此要高度重視中藥配伍禁忌,禁忌中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現代研究證明,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有些確有明顯毒副作用增強的表現,目前仍需采取慎重態度。某些中藥在服用時也有服用禁忌,如地黃、何首烏、峰蜜忌蔥;土茯苓、威靈仙忌茶;鰲甲忌莧菜等[1]。
3、中藥炮制對藥效的影響
3.1炮制方法不科學會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如蒸制陳皮,其主含揮發油約2-4%黃酮類(橙皮苷),常用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干燥品即可,無須炮制。如果加以蒸制,則其有效成份揮發油等會隨水蒸汽蒸發,使療效降低。又如杜仲
其主含杜仲膠、樹脂等成分。杜仲膠易溶于水,如經高溫炮制,硬性橡膠可被破壞,使有效成份丟失,如果改為傳統方法:鹽水拌勻、潤透,用中火炒至焦黑色、肉黃褐色、絲易斷時取出放涼而成,既不失有效成分,又達到了引藥入腎,增強了補肝腎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動物實驗證明:鹽炒杜仲比生杜仲的降壓作用強一倍。
3.2中藥炮制方法單一或生品使用影響了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懂得多種方法炮制中藥以及在調配中藥處方時,能隨癥運用有利于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和減少不良反應。例如:半夏礬制后為清半夏,炮制后不但能降低其毒性,而且可長于化痰;用姜制后為姜半夏,姜與半夏起協同作用,有利于止吐和降低毒性;用甘草和石灰炮制成法半夏其毒性更低,并能緩和藥性,適用于配制散劑、內吸藥。又如生黃柏主瀉實火、燥濕,一般可用于治療足膝痿軟乏力,小便黃赤等癥;酒炙黃柏主瀉上焦之火,一般可用來治療口舌生瘡及頭面部疾患;鹽炙黃柏主降相火,滋腎水,一般可用于陰虛盜汗、夢遺滑精等癥。蜜炙黃柏主瀉中焦之火,且免傷脾胃,一般用于來治療五心煩熱之癥。黃柏炭偏于止血,用來治療肛紅痔漏,婦人崩漏不止等癥。
4. 加工和儲存對藥效的影響 有些中藥產地加工和儲存保管等用硫磺熏制現象十分嚴重,硫是還原劑,能與中藥材中含酮基、羧基等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改變藥性而降低療效。
如苦杏仁熏后,苯甲醛的特異香氣消失,天麻熏后馬尿味消失,療效下降。又如烏頭屬毛莨科,主根為烏頭,支根為附子,全株有毒,其毒性成分烏頭堿煎煮水解后作用減弱。
5、辨證用藥不當對藥效的影響:中醫理法方藥、辨證施治,根據癥候“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是正確的應用中藥前提,但在中醫臨床中應用中藥特別是中成藥,不辨證簡治的情況較多,如感冒清熱顆粒對外感風熱型感冒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如不加辨證而錯誤用于外感風寒型感冒的病人,治療效果也就相反,可能還會加重病情,如曾在日本發生的“小柴胡事件”其主要原因也是忽略了辨證施治。再如肝陽上亢的病人使用肉桂、細辛等熱惟性藥物就等于是火上澆油,會產生不良后果。
6. 中西藥物合用對中藥療效的影響 實踐證明,中西藥物合并使用確有協同作用,并能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優點,但若配伍不當,也會降低各自療效,或產生其他副作用。如含有汞離子的中藥朱砂及制劑,與溴化物、碘化物、亞鐵鹽類西藥共用,可因汞離子被還原,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化合物,對人體產生強烈刺激。
7、應對措施
7.1加快推進中醫中藥現代化步伐,建立規范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加強藥物來源管理。從根本上保證中藥材的質量,提高中藥臨床藥效杜絕不良反應發生。
7.2建立完善的藥品監測系統,加強對醫療單位中藥房、社會中藥零售店的管理力度,提高中藥飲片的質量,特別規范中藥的加工炮制是保證藥品質量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7.3制定中藥的可操作質量標準,特別是毒性中藥的質量標準,保證中藥的產品質量以提高療效,把中藥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包谷.《也談中藥的不良反應的成因及應對》「J」,中國藥業,2005,14(8):13
[2]成都中醫學院主編.中藥炮制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0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