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醫學中,年輕女性因為下丘腦和垂體的調節功能不成熟會引起月經失調。月經失調是現代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下丘腦和垂體都是人類生命邊緣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邊緣系統是調節情緒的重要系統,所以,月經不調是和女性的心情有關的。
關鍵詞: 月經不調、護理
【中圖分類號】R271.1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126-01
一、前言
月經不調是婦科中常見的疾病,是因為年輕女性的心情反復引起的。因此,單純的藥物治療對月經不調的治療效果達不到理想要求,而且還經常復發。因為月經不調和女性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心理護理療法對于治愈女性的月經不調有著良好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的原則、方法和心理護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月經不調心理護理的原則
1、堅持原則
女性的月經不調大部分都具有容易復發、療程長的特點。因此,心理護理過程也應該是配合藥物的長期治療過程。所以醫生或者患者都應該具有很強的耐心,克服焦躁心理。
2、靈活運用原則
對于月經不調的女性,應該根據其生活環境進行心理護理,不能單獨的看到病癥。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的情緒影響不同。所以,針對個人的特點和狀態,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3、分段治療原則
月經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分段則是指月經周期的各個階段。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為意識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而月經不調是伴隨著月經周期出現的規律性的發作特點,所以會有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的階段進行心理護理,會取得不同的護理效果。
4、整體性與辨證性原則
中醫護理是比較系統的整體性和辯證性護理。主要是對人多各個器官、心理和身體、任何自然等視為一個辯證的整體。通過中醫護理使失去平衡的地方重新恢復,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狀態。而在治療中,醫護人員通常根據局部的癥狀進行治療,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問題,導致治療效果不好。
三、心理護理的方法
對于月經不調的女性,針對其身體心理特點,主要有以下集中治療方法:
1、心理暗示和催眠法
暗示法是根據心理學中的精神療法得來的。是用間接的催眠、含蓄的方法來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月經不調的患者大都會失眠、焦躁、情緒異常,運用心理暗示和催眠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治療月經不調。
2、認知干預療法
認知干預療法是根據心理學與中醫理論所結合的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認知干預法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人們的情緒和身體疾病反應的介質,人們的想法會導致情緒的產生。所以人類的認知和情緒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良性的認知是人類快樂、健康的保證,而負性認知則是壞情緒出現的原因。通常,負性認知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導致情緒波動激烈,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心理護理中,首先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矯正患者的情緒認知。認知干預療法是通過對患者的認知進行改變,使其心理產生良性認知,從而達到護理的結果。認知干預療法中主要有疏導法和情志相勝法。所謂的疏導法就是對患者有組織的進行語言疏導、安慰等,使患者能夠擁有良性的認知,從而消除心理焦慮等問題。經臨床經驗表明,大部分月經不調的女性都會有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對此,醫護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精神狀態對患者及時開導,使患者的心情達到良好的狀態,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情志相勝法是根據萬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道理,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治療。
3、發泄療法
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委屈,經常將之埋在心理,而不吐露出來,長久下來會造成心里憋悶,感到生活壓抑。而女性在面臨工作、家庭等問題時,經常受到個方面的挫折,使內心產生負荷,一旦負荷超過自身心理防御機制的極限,就會引起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月經不調的女性應該使用合適的途徑對情緒進行發泄,近而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緒,達到環節病情的目的。
4、注意力轉移法
在治療工程中,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交流,使患者的注意力分布在其他的位置,改變其體內原有的惡性循環,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5、陶冶情操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音樂也能夠舒緩人類的情緒,緩解身體和心理的疲乏。月經不調的女性,經常聽音樂、練書法等,通過陶冶自身的心理,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使病情得到緩解。
四、心理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行為意識
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過程中,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加強自身的行為意識建設。在治療過程中運用科學的知識和幽默的語言使患者的心理達到良性循環,從而提高治療的質量。
2、患者和醫生應該有良好的關系
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見,關愛患者;患者應該充分理解醫師的工作。建立一種相處和諧的局面。
五、總結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工作在月經不調的護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情,比良藥更能解決生理的病痛。因此,在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應該學會心理療法,采取合理的、科學的護理方式,和患者和諧相處,從而使護理工作完美完成。
參考文獻:
[1]田華:《月經不調》,《河北中醫》,2010年04期
[2]鄭小惠 陳圣愛:《健康教育在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6年04期
[3] 邢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康復指導》,《中國醫藥導報》,2010年07期
[4]范萍 包紅勇:《圍絕經期綜合征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醫學教育探索》,2009年0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