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191-02
深靜脈血栓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使靜脈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種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好發于下肢,尤以左側常見,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臨床表現為患肢疼痛,肢體腫脹,淺靜脈曲張,皮膚溫度升高,活動后癥狀加重等。深靜脈血栓可導致截肢等嚴重后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發生肺栓塞而引起患者死亡。在產科并發癥中,常因位置深、臨床癥狀隱蔽,給早期診斷帶來難度,患者死亡率高。2013年9月,我院一名產婦剖腹產術后第3天,左側上、下肢同時出現了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經過及時有效的抗感染、抗凝血、溶栓治療和精心護理后,產婦恢復良好,于術后第16天出院。
病例介紹
產婦,26歲,體形偏胖,孕1產0孕40周待產,于2013年9月10日來院,入院時,體溫36.7℃,P80次/分,BP128/85mmHg,胎心150次/分。因孕婦及家屬強烈要求手術分娩胎兒,于住院后第二日在椎管內麻醉下行剖腹產術,取出一活男嬰,術中出血約300毫升,術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約150ml,余無異常。術后第3天,晨間護理查房時,產婦訴雙肩、左上肢及左下肢腘窩處疼痛難忍,立即通知醫生,查生命體征:體溫37.6℃,P84次/分,呼吸20次/分,BP135/80mmHg。體格檢查:產婦左手、左上肢、左下肢、左腳背凹陷性腫脹,皮膚顏色呈蒼白色,心肺聽診正常,靜脈采血檢驗,報告提示血紅蛋白141g,紅細胞壓積0.526,立行彩超靜脈血流圖檢查,診斷報告提示:左側上、下肢深靜脈血栓結合臨床癥狀,醫囑診斷:1.生理性高凝2.深靜脈血栓
診斷明確后,護理人員遵醫囑給予抗生素5%葡萄糖500ml+頭孢噻肟鈉5.0預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復方丹參8ml、5%葡萄糖500ml+黃芪30ml共三組藥物靜脈輸注,并讓產婦采取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理療等護理措施,經過一段時間及時有效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后,產婦于剖宮產術后第16天順利出院
1.護 理
1.1心理方面產婦術后第三天突然出現左側上、下肢疼痛,肢體腫脹,心理上對此產生極度恐懼和焦慮,焦慮是一種害怕出現不良后果的復雜心態,一定的焦慮會增加機體的緊張度,增加對應激源的適應力,若過強可削弱這種能力。針對產婦的恐懼、焦慮心理,責任護士耐心給予產婦心理安慰,委婉向其講解腫脹疼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同時和家屬私下溝通,讓家屬不要擔心產婦,幫助鼓勵產婦樹立治愈的信心,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中,盡量集中進行,語氣溫和,動作熟練、輕微,從而提高了產婦及家屬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病情減輕后,立即向產婦及家屬反饋,讓其堅持安心治療。
2.基礎護理:
2.1 體位及活動 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患肢的疼痛性質和腫脹程度,指導其嚴格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疼痛部位用海綿墊支撐,每1-2小時協助翻身一次,預防褥瘡產生。深靜脈血栓病發后第二天,產婦患肢疼痛腫脹明顯好轉,讓其穿上彈力襪,協助下床輕度活動,動作稍慢,每次15分鐘,并教會產婦臥床時多做患肢屈伸運動。
2.2 患肢的護理 對左側上下肢加強保暖防護,避免受涼外傷,局部腫脹疼痛處給予微波理療,每日照射兩次,每次30分鐘,護理人員根據溫度調整理療燈的高度,避免灼傷患肢皮膚。產婦術后易出虛汗,囑其穿棉質衣服,每日用溫開水清潔皮膚,患肢疼痛減輕后,給予局部溫水濕敷、皮膚按摩,每天兩次,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2.3 飲食護理 指導產婦進食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素的食物,每日吃少量香蕉等水果,喝一杯蜂蜜,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排便困難造成腹內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
2.4 睡眠指導 創造安靜舒適環境,床鋪干凈平整,囑睡前喝杯熱牛奶,疼痛影響入睡時,給予止痛藥止痛,指導用手機播放舒緩的輕音樂,讓產婦心情平靜,利于入睡。
2.5 用藥護理 在執行靜脈輸液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三查七對制度,靜脈輸液時,不在患側肢體穿刺,并盡量一次穿刺成功。口服阿斯匹林藥物期間,觀察產婦用藥有無不良反應,有無出血傾向,指導產婦服藥期間暫停喂奶,并教會產婦正確的擠奶方法,保持乳汁正常分泌,告知停用阿斯匹林48小時后可喂奶,避免藥物經乳汁對嬰兒造成身體傷害。
3.出院指導產婦出院時,給予指導低脂高纖維素飲食,指導患肢加強保暖,避免受涼;指導遠離吸煙環境;繼續穿彈力襪1-3個月,注意休息,適當活動,定期來院復查。
4.體 會
深靜脈血栓是產科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據文獻報道,其形成的主要因素:A.血流緩慢,B.靜脈壁損傷,C.血液高凝狀態。此例產婦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原因初步分析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①手術時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下肢肌肉完全失去收縮能力,血液流動滯緩。
②手術創傷引起血小板應激性積聚改變,導致血凝度增加。
③術中、術后大量失血、失液,進食少,導致血液粘稠。
④術后長時間臥床、腸脹氣、傷口疼痛,使呼吸減慢,導致上下肢和盆腔血液回流障礙。
⑤產婦術后嬌氣,怕牽拉傷口疼痛而拒絕翻身下床活動,制動時間較長。
針對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各種誘因,筆者認為,在對剖腹產手術后的產婦進行護理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術后半小時協助嬰兒早吸吮;2.術后麻醉藥性未消失時,可給予雙下肢按摩,每兩小時按摩肢體30分鐘;3.麻醉藥藥性消失后,指導產婦做雙下肢屈伸運動;4.術后6小時指導產婦進水及流食;5.術后8小時協助產婦翻身活動;6.術后20小時可拔出尿管,協助產婦下床活動,自排小便一次。以后每天可自主下床活動,讓產婦做到勞逸結合。通過落實以上護理措施,可大大預防和減少產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壽月琴.下肢靜脈栓塞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32-33.
[2]李春會,李惠玲,鄒葉芳,等.骨科大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健康信念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測.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6):51.
[3]姚濟榮,張京,賀茂林,等.缺血性腦卒中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臨床因子關系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0):63.
[4]張慧.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9):1795.
[5]吳階平、裘法祖主編,黃家駟,等.外科學[M]第4版
[6]汪牡丹,成守珍,劉潤忠,等.ICU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指標的初步研究.護理學雜志,2013,28(3):17.
[7]姚濟榮,張京,賀茂林,等.缺血性腦卒中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臨床因子關系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