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糖尿病藥物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其中,口服降糖藥物可以分為苯甲酸衍生物類、噻唑烷二酮類、磺酰脲類、R-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五大類。隨著糖尿病的普及率日益提升,但仍然存在著使用不規范、使用不當等情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就抗糖尿病藥物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抗糖尿病藥物;使用;注意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229-01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而引起的。目前來看,抗糖尿病藥物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1-4]。其中,口服降糖藥物可以分為苯甲酸衍生物類、噻唑烷二酮類、磺酰脲類、R-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五大類。隨著糖尿病的普及率日益提升,但仍然存在著使用不規范、使用不當等情況,現將我院2008-2013年就診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藥分析如下。
1胰島素的使用不規范
眾所周知,胰島素不能口服,很容易受到消化酶的作用而失活,胰島素是一種多肽激素,由兩個肽鏈組成。目前胰島素適用于肝腎功能不全、妊娠、患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應激狀態(如嚴重感染、外傷、大中型手術等)、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腫瘤等)、合并嚴重慢性并發癥(如腸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5]。但是,引起低血糖是使用胰島素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注射技術、注射部位、患者反應性的差異、胰島素抗體形成等均可影響胰島素的起效時間、作用強度和作用維持時間。20例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有3例發生低血糖[6]。
2藥物選用不合理
降糖藥物有6類十余個品種,要熟悉每類藥物的適應癥及不良反應。老年患者易發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體內很容易蓄積藥物,肝腎功能衰退,再加上會很容易出現腦卒、急性心肌梗死,且伴發其他多種疾病,應選用短效、低起始劑量、低幅度加量的藥物,避免使用氟磺丙脲、格苯脲等長效磺脲類降糖藥。但是由于格列喹酮會明顯刺激到胃蛋酶分泌和胃酸分泌,故不適用于有消化性潰瘍者。有一例因使用格列喹酮出現上消化道出血[7]。
3同類藥物不能聯用
同類藥物聯用可顯著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應。有2例患者因使用消渴丸聯用格列本脲而發生低血糖。
4注意給藥次數、給藥時間
很多患者用藥后,血糖控制不理想,除飲食原因外,大多和降糖藥物給藥次數、給藥時間有關。如格列苯脲之類長效類藥物,服藥頻率為每日一次;如格列齊特、格列苯脲之類中效類藥物,服藥頻率為每日2次;如格列喹酮、格列吡嗪、D-860之類的短效類藥物,服藥頻率為每日3次[8]。
5切忌隨意減量或停藥
有些患者認為血糖控制良好后就可以減量或者停藥,有15例患者因減量或停藥癥狀復發而就診。殊不知糖尿病的治療是終生性治療,只要血糖控制達標,飲食恒定,無需減量藥物,更不能隨意停藥。應加強糖尿病教育,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特點,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參考文獻:
[1] 馬培奇.非胰島素類抗糖尿病藥物發展現狀及市場動態[J]. 上海醫藥. 2008(08)
[2] 焦偉杰,朱崇泉,賴宜生,張奕華,曹慶先.新型抗糖尿病藥物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J]. 藥學進展. 2008(07)
[3] 楊英,陳建華.胰高血糖素樣肽1及其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 2008(02)
[4] 蔡曉頻,邢小燕.嘌呤能(P2Y)受體激動劑在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應用及展望[J].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7(06)
[5] Qing-Yang Huang,Robert R. Recker,Hong-Wen Deng.Searching for osteoporosis genes in the post-genome er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2003 (9)
[6] K. Hara,K. Tobe,T. Okada,H. Kadowaki,Y. Akanuma,C. Ito,S. Kimura,T. Kadowaki[J]. Diabetologia . 2002 (5)
[7]J. Ek,G. Andersen,S. A. Urhammer,P. H. Gde,T. Drivsholm,K. Borch-Johnsen,T. Hansen,O. Pedersen.Mutation analysis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 (PGC-1) and relationships of identified amino acid polymorphisms to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ologia . 2001 (12)
[8] E. H. Hani,P. Boutin,E. Durand,H. Inoue,M. A. Permutt,G. Velho,P. Froguel.Missense mutations in the pancreatic islet beta cell inwardly rectifying K+ channel gene (KIR6.2/BIR): a meta-analysis suggests a role in the polygenic basis of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in Caucasians[J]. Diabetologia . 199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