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8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258-01
1999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只有醫師資格考試合格才能進行執業活動。其對象是高等醫學院校或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畢業生,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滿1年的醫師。醫師資格考試由實踐技能和綜合理論筆試兩部分組成。醫師資格考試辦法規定:未能通過實踐技能考試者,不能參加綜合理論筆試。這就強調了實踐技能對醫師工作的重要性。
在每年進行的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中,我院十多位主任、副主任醫師擔任了百色市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考點的考官。考試發現,相當多的考生臨床技能基本功比較差,臨床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醫學生實習結束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否成為一名執業醫師,是臨床教學工作中新面臨的嚴峻挑戰,就此,我院針對臨床專業實踐技能考試中病史采集、病歷分析、體格檢查、基本操作技能、輔助檢查結果判讀等五項考試項目,制定出一系列的臨床實習教學方案,著重于培養實習醫師的臨床實踐能力,使之成為合格的醫學人才。
1.強化師資培養,提高臨床帶教質量
我們在發現對實習生的檢查及考核發現,有部分學生在問病查體,病歷書寫、診療操作等臨床實踐中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其實質在于帶教老師的本身實踐技能的不夠規范。2009年1月,衛生部、教育部下發實行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中指出,臨床帶教教師是指經臨床教學基地和相關院校核準,承擔臨床教學和人才培養任務的執業醫師。作為醫學生臨床工作的啟蒙者和指導者,臨床帶教老師各方面素質對醫學生實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臨床實習質量。針對這個問題,我院規定獲得執業醫師資格2年以上的醫師才有資格指導學生實習,同時加強對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注重對住院醫師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病歷書寫、基本技能、臨床思維和分解問題能力的訓練,以及在知識全面性、整體性的訓練,使臨床住院醫師的臨床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使臨床帶教更為規范,帶教質量得以整體的提高。
2.抓好崗前培訓,提高思想認識
實習生入院后,我院首先集中進行了崗前培訓,內容有醫院概況介紹、醫德醫風教育、執業醫師法與醫療安全教育、病歷書寫規范、醫療及護理工作規章制度等。通過宣傳執業醫師法,使學生們意識到臨床實習對于他們今后能否成為一名執業醫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而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提高實習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加強《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學習,使實習生掌握依法行醫、依法維權、醫療風險防范等方面知識,便于在今后的實習工作中有效防范醫療糾紛。
3.制定合理的實習計劃 全面培養學生的各專業知識
在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中深刻地體現出臨床醫學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強的特點,強調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并不強調知識的前沿性。我院以執業醫師法為導向,以培養實習生自學能力與臨床綜合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教學計劃,合理制定實習輪轉表,按系統進行輪轉(內科系統、外科內科系統、婦兒科內科系統),以保證系統學習的連續性,完成一個系統的實習輪轉后都要進行一次系統出科考試。實習科目不僅涵蓋內、外、婦、兒科等規定要求掌握的各專業學科,而且在科目輪轉的順序上也基本達到合理,如先安排一周的心電圖實習然后才轉到心血管內科實習,先安排一周的放射科實習才轉到骨外科實習,對于醫學本科的學生在急診科輪轉后安排出一周時間到ICU實習,以進一步了解危急重癥患者的監護、搶救治療與多項技能操作。
4.認真落實教學計劃 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
臨床實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臨床醫師綜合素質高低的核心要素,為強化實習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醫院教學辦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出教學計劃,要求各教研組認真執行。實習生在病區內每人分管7-8張病床,實行實習生對其分管病床實行24小時負責。安排與帶教老師一起值班,要求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查房一次,并將病情變化向帶教老師匯報。帶教老師負責指導每一位實習同學的病歷書寫、診療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開展一次教學查房、小講課,每月開展二次教學病例討論等,醫院每月開展二次專題講座,介紹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在開展術前討論、疑難病例與死亡病例討論時,要求實習生參加并發言。通過這種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培養實習生用醫學理論聯系臨床實踐,提高實習生獨立的臨床思維能力。
5.加強環節管理,嚴格地控制臨床教學質量
通過崗前培訓,學習醫療法規、熟悉工作流程;關注《臨床教學管理制度》、《實習進修管理制度》、年度教學計劃、實習輪轉計劃的執行情況,使實踐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科教科每個月定期下科室檢查實習生在崗情況、了解科室是否按期開展教學查房及科內講座;要求實習生在每個科必須書寫2份完整大病歷提交科教科定檢查,科教科還定期對實習生書寫的普通病歷、臨床技能操作進行抽查。定期舉辦大型專題講座或全院性疑難病例討論。嚴把出科考核關,確保學生的實習質量;實習生每完成一個階段性的實習都要進行通過理論考試,在理論考試中引進醫師實踐技能考試中的病史采集、病例分析,通過對學生考卷進行分析,發現我們在帶教過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時改進。實習生實習結束則進行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對實踐帶教進行經常性的督導,經常開展規范性教學查房,進行現場點評和指導。
6.開展評教評學,建立考評制度
針對當前醫療體制改革的形勢和要求,應加大臨床教學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我院教學辦制定了臨床教學考核制度。對于教學的管理組織、教學查房、專題病例討論、醫療文書書寫、操作技能培養、理論考試、操作考核及師生雙向評議等進行量化評分,每年召開一次的臨床教學工作會議,匯報年度工作、總結交流經驗、對臨床實習教學工作進行綜合評議,評選表彰優秀教研組與優秀帶教教師。每學期召開兩次實習生會議,與學生在臨床教學中的“教”與“學”上展開交流,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總之,我院以執業醫師法為導向,對臨床教學管理上的改進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實踐及改進,以提高我院的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