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查分析本縣郊區興橋鎮農村小學教室衛生狀況。 方法: 對本縣郊區興橋鎮3所小學的教室進行抽樣調查,一個學校抽取11個班級,共檢測33間教室。檢測內容包括:教室里學生的人均面積,學生課桌椅的合格率、黑板和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和環境噪音6個項目。 結果: 教室人均面積合格率為87.88%,課桌椅合格率為78.08%,黑板尺寸合格率81.82%,反射合格率為90.91%,教室燈桌間距合格率45.45%,桌面照明合格率為39.40%,環境噪音合格率為100.00%。 結論: 農村小學教室設備的配置程度層次不齊,需加強配套,并定期維護調整,監管部門對小學環境的監督十分必要。
關鍵詞: 小學教室;衛生狀況調查;學生保健
【中圖分類號】R15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285-01
教育行業是一個國家振興的基礎,小學教育是其基礎的主要階段。小學教室的教育環境是關鍵點之一。作為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教室的衛生狀況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健康水平[1]。為了解我縣郊區興橋鎮農村小學教室的衛生狀況,為本縣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改善小學教育衛生環境提供有力可靠的數據支持,筆者于2012年到2013年間對本鎮各小學教室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興橋鎮3所小學,每個學校將會根據不同的結構、樓層高度、朝向與采光方向隨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1間教室,共檢測教室33間,小學生人數894人。
1.2方法
1.2.1檢測內容包括教室里學生的人均面積,學生課桌椅的合格率、黑板和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和環境噪音。
1.2.2檢測儀器按照《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測。檢測的一起分別為HS-6211型噪音分析儀、SZ-302型照度計、直尺和布卷尺。以上儀器均經省級計量認證。
1.3評價標準
GB7793-87《中小學校教室采光照明衛生標準》,GBJ99-86《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衛生部《中小學校衛生監督評價計分表》。
1.4質量控制
對現場調查人員統一培訓,現場檢測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
2.1教室里學生的人均面積
小學教室里人均最小面積為0.84平方米,最大為3.68平方米。國家規定,小學教室內學生人均面積應該≥1.15平方米。本次調查合格教室29間,合格率為87.88%。
2.2學生課桌椅的合格率
檢查所有學生的課桌椅。每個學校都是一人一桌一椅的配置。學生總數為894人。課桌符合231張,合格率25.84%,椅子合格總數698張,合格率為78.08%。
2.3黑板衛生情況
有7間教室的黑板有破損或眩光現象。小學教室黑板的尺寸合格數量為27間,合格率為81.82%。黑板的反射系數合格教室數量為30間,合格率為90.91%。
2.4教室的采光情況
所調查小學的所有教師均為南北朝向,單(雙)側采光,教室的采光系數合格教室數量為24間,合格率為72.73%。窗戶與地面比的合格教室數量為23間,合格率為69.70%。教室后墻反射率合格數量為28間,合格率為84.85%。
2.5教室照明
所調查的小學,燈管總功率和黑板燈合格的教室數量僅6間。所有教室均設置4-6只日光燈管。沒有黑板燈的教室有7間,只有一盞黑板燈的教室有20間。燈桌間距合格率的教室數量為15間,合格率為45.45%。課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的教室只有13間,合格率為39.40%。
2.6環境噪音
在所有受調查的小學教師中,環境噪音均合格。
3討論
為了讓農村地區的學生能享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發展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近年來,我縣政府部門加大了資金投入,改善了學校硬件條件,但通過本次調查,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
①教室人均面積問題。有的學校人均面積很大,而有些學校人均面積不足,人均面積與學生數比例失衡。分析其原因,是因為有的學校修建于村莊較為密集的地區,而個別學校建于人口較少的地區。因為人均面積過小,不利于教室內空氣流通,會對小學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2]。而人均面積太大的學校,造成了資源浪費。②教室的采光折光問題。此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學校內的燈管已經陳舊,甚至已經損壞,但校方一直沒有更換,造成了教室內光線昏暗,尤其是在下午黃昏時分,容易造成學生的眼部疲勞,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下看書,近視的發病率會大大增加。因此,學校應堅持對教室燈具的維護,以保證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學生都能在明亮的環境下看書。[3]③學校的桌椅配套問題。本次調查中發現,有的學校教室內的桌椅并不是統一的,甚至有些學生的桌子和椅子不配套,在這種座椅不配套的情況下學習,長期下去,一是有可能導致近視,二是無法保持正確的坐姿,容易造成脊椎的發育不良,這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學校應盡快將學生的桌椅換成配套的、適合學生的桌椅[4]。
針對存在的問題,調查人員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①縣郊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無法為教育提供足額的資金,造成了學校設備的更新滯后、維護不及時。②農村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教育對孩子、家庭以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本次調查數據,我們將提供給教育主管及政府有關部門,為進一步改善縣郊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環境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高權,林靜.北京市1992-2003年中小學校教室衛生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4,11(5):273
[2]楊凌,陶芳標,陳欽等.安徽省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室宿舍廁所衛生學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9):779
[3]談國強,俞梅華.浙江省湖州市城鄉小學教室衛生狀況監測分析[J].中國校醫,2000,06(14):465-466.
[4]趙瑞蘭,李玉堂,張立敏等.北京市順義區2008-2009年中小學校教室衛生狀況調查[J].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0,04(3):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