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調查了計劃生育節育手術實施16年以來,節育手術并發癥人群的基本情況。幫助計生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全面提升計劃生育服務水平,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提出了建議和意見,解決受術者的后顧之憂。
關鍵詞: 計劃生育; 絕育手術;遠期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16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287-01
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建立和諧計生,幫助計生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全面提升計劃生育服務水平,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筆者特做了此次調查。
一、基本情況 青海省河南縣位于青海省的東南部,縣轄地6997.45平方公里,以蒙古族為主,全縣總人口3800多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32‰,已婚育齡婦女9200人,落實節育措施7800人,節育率78.06%。地域屬山大坡徒,高寒陰濕氣候,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十分落后,屬國家級貧困縣。 絕育術是計劃生育的重要措施,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普遍開展,全國上下都在尋找安全、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絕育方法[1]。在我國農村,輸卵管結扎術仍是當前最常用的絕育手術[2]。雖然結扎術是一種比較安全、經濟、簡便、有效的絕育手術,同時目前仍為絕育的主要術式,但若處理不當,也會發生不少并發癥,造成不良影響。如何避免出現結扎術后的并發癥,直接關系到受術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有些并發癥在術后較長時間方可表現出來,致使臨床醫生容易忽視,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會引起嚴重后果。因此,切實找到絕育手術遠期并發癥的防治對策勢在必行。實行節育措施16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落實絕育手術7800人,其中輸卵管絕育1400人,由于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和計劃生育部門的共同努力,每年開展集中優質服務活動,16年以來全縣累計少出生人口約3萬人,由于實施節育手術近期并發癥在施術醫療單位治療,遠期并發癥由各鄉鎮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酌情解決的政策,造成部分并發癥患者未妥善解決而多次向有關部門上訪。
二、節育手術并發癥的鑒定及管理 近幾年來,對全縣已施行節(絕)育手術的患者進行調查摸底,對施行節(絕)育手術后身體不適的進行了免費檢查鑒定,從2004年起至2009年共檢查鑒定2468人,屬節育手術并發癥128人,占受檢人數5.2%,按疾病程度上分為輕度110人,占85.9%,中度17人,占13.3%,重度或部分喪失勞動力1人,占0.7%,需要手術取環1人,占0.1%。
按疾病分類:節育器異位及變形斷裂需要手術取出1人,占0.1%,輸卵管絕育術前無生殖器炎癥,術后短期內出現直接有關的急性盆腔感染,因治療不徹底使癥狀、體征持續存在或病情反復發作,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存在陽性體征有16人,占12.5%;節育術后出現下腹疼痛,經盆腔靜脈造影證實為盆腔淤血癥1人,占0.78%;人流不全經子宮吸刮術后出現周期性下腹疼痛、子宮探查造影和宮腔鏡檢查證實宮腔粘連有2人,占1.56%;輸卵管絕育術前神經正常,節育術后出現恐懼等精神疾病經醫院診斷為歇斯底里(轉換型)多次住院治療3人,占2.34%;輸卵管絕育腹部切口疝1人,占0.78%;
三、發病原因
1.腸粘連:主要是由于感染損傷或內出血造成,也有誤將大網膜縫扎在輸卵管近端而形成人為的粘連。故手術應做到穩、準、輕、巧,盡量避免損傷或誤扎,術后及早下床活動。
2.盆腔瘀血癥:主要是由于施術者在手術時分離欠仔細,結扎欠準確,造成闊韌帶內其它血管被誤扎,或者術后粘連、扭曲而致靜脈回流障礙、淤血曲張。故手術時應嚴格的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防止術后感染。手術時避免粗暴,要細心、有耐心。
3.宮外孕:大多數病例是由于瘢痕而致輸卵管再通不良。結扎線過松或過緊,使結扎線脫落,斷端暴露在腹腔,形成腹腔瘺管,精子可以從瘺管進入腹腔,再經傘端進入壺腹部與孕卵相結合至輸卵管壺腹部妊娠。故要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選擇發病率低的術式,選擇合適的結扎手術時間。
4.神經官能癥:神經官能癥并不是結扎手術的直接并發癥,誘發因素常是受術者的思想顧慮,術中不良刺激,或術后略有不適自認為絕育手術造成等因素形成精神性惡性興奮灶,使大腦皮質功能較長時間紊亂而出現神經官能癥。故要加強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解除其思想顧慮,提高手術質量,讓受術者感覺到絕育手術的安全有保障。
5.絕育術后綜合征:絕育術后綜合征是由心理障礙引起的一組復雜的臨床癥候群,包括下腹痛、腰骶痛、月經紊亂,是女性絕育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黃山[3]報道社會心理因素障礙是誘發和加劇絕育術后綜合征癥狀的誘因。患者多發生在經濟文化落后的邊遠山區,生活水平低,文化落后,多數人對絕育術缺乏科學的認識,導致其產生恐懼、不安和消極情緒。可運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電視、廣播、標語、掛圖、咨詢、義診等,宣傳計劃生育的意義,講述絕育術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識,保證受術者有良好的心理準備。
四、從施術者的角度預防絕育手術遠期并發癥
1、從施術者的角度看,預防絕育手術遠期并發癥的發生有兩個關鍵:一是要提高手術質量;二是要做到“四嚴”,即嚴格的術前檢查、嚴格的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嚴格的無菌正規操作、嚴格的術后觀察隨訪制度。
2、正確選擇手術時間,輸卵管結扎手術時間,雖然可以在產后或月經周期任何時間進行,但從臨床觀察到:月經期、月經前、產后、流產后即進行手術者,由于輸卵管充血,血管充盈怒張,血管壁松脆,血運豐富,都易造成系膜血管損傷。因此,手術時間最好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天內,或人工流產后的同時,或自然流產轉正常月經后,或哺乳期閉經排除早孕后,或取出節育器后。
3、施術人員一定要盡職盡責,對絕育技術精益求精,通過長期的臨床經驗積累和定期的進行規范的操作培訓,嚴格考核,最后達到技術熟練,操作穩、準、輕、巧的目標。
4、術前認真進行常規檢查。查血尿常規及出凝血時間,量體溫、血壓及心肺檢查,必要時進行胸透、心電圖、B超等檢查。施術者在施行手術時應嚴格執行《節育手術常規》,整個操作過程均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結扎手術后要對受術者進行跟蹤隨訪看是否有近、遠期并發癥的發生,并做好相關的處理工作。
五、從受術者的角度預防絕育手術遠期并發癥
1.提高自己的認識,做好手術中的配合工作。術后適當的休息后,要及早的下床活動。
2.術前的宣傳教育,很多被實施絕育手術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對絕育術不理解,心理準備不充分。術前應對受術者進行計生知識的充分講解,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和心理壓力,使其做好術前的心理準備。特別是要逐步扭轉突擊式手術方法[4],保護受術者的身心健康。
六、存在的問題
這批并發癥大多數是在1996—2013年期間采用“一安、二扎、三引刮”的行政措施,每年層層下任務必須完成,年終考核獎懲,由于當時的基本醫療條件和實施手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一部分從絕育手術后就出現并發癥基本喪失重體力勞動和正常的家庭生活,部分手術后長期炎癥、疼痛,這些人年齡大部分都在40—70歲之間,手術后的并發癥狀況日益嚴重地顯現出來。個別院治療,昂貴的醫藥費給家庭經濟帶來沉重負擔,加之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國家補助的醫藥費和救濟又十分有限,這部分并發癥是計劃生育工作的犧牲者,也是計劃生育工作帶來的一群弱勢群體。
七、幾點建議筆者為計劃生育作出貢獻的弱勢群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各級黨委、政府對計劃生育并發癥要予以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并發癥患者及家庭救助機制和長效工作機制,切實解決這批人員的醫藥費和家庭的實際困難,使之讓其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和扶助,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實行計劃生育光榮,不吃虧、不后悔,年輕實行計劃生育,年老有社會扶助。
2.對農村并發癥患者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每個人治療并發癥開支的醫藥費實報實銷。
3.建立計劃生育養老保障制度,對絕育并發癥患者目前國內無特殊治療措施的等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國家在生活等方面給予扶助,扶助金按人打卡發放。
4.積極探索并發癥的根治,盡量減少他們的痛苦。
5.認真落實現行的生育政策,搞好計劃生育全程優質服務和知情選擇,盡力杜絕新的計劃生育并發癥發生,開展節育手術保險制度,解決受術者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朱淑芳,趙栓柱,畢桂榮,等) \"(例避孕節育手術并發癥分析)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1999,7(J)28-30
[2]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2419
[3]黃山.社會心理因素與女性絕育術后綜合癥[J].中國健康教育,2005,11(7):6
[4]程忠平,胡錦榮.女性絕育術后并發癥108例病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1995,1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