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方法:選擇我院心內科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108例,分為AMI患者36例,UAP41例,SAP 31例,對照組50例,分別測定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結果:GSP水平AMI組及UAP組明顯高于SAP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糖化血清蛋白水平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有正相關。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糖化血清蛋白
Glycated Albumin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Liu bin, Liu Zhuoran, Liu J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their relations between each other. Method To choose our heart in August 2010 to December 2010, with 108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6 patients with AMI, UAP41 cases, 31 cases of SAP,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were measured blood sugar level of serum protein. Results The GSP level in AMI and UAP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AP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glycated serum protein level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Key words: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lycated albumin
【中圖分類號】
R85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04-01
為進一步探討GSP與ACS的關系,我們通過GSP水平的測定,探討GSP在ACS發病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心內科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108例。根據WHO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嚴格篩選病例:①AMI患者36例,男29例、女7例;②UAP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③穩定型心絞痛(SAP)患者31例,男19例、女13例,以上三組平均年齡(65.22±9.341)歲;④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2.55±10.252)歲。無相關病史。
1.2 測定方法:ACS入院病人分入院即刻、入院24h和入院48h共3個點采集5ml不抗凝外周靜脈血,以3000r min-1離心10min后取血清,采用硝基四氮唑藍(NBT)顯色法分別測定。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實驗。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進行兩兩比較,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各指標間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GSP水平,見表1。
GSP水平AMI組及UAP組明顯高于SAP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GAP水平在AMI組略高于U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AP組和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ACS組內2型糖尿病與非糖尿病的GSP水平比較ACS合并2型糖尿病者GSP水平略高于非糖尿病的ACS患者,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糖尿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吃出來的“富貴病”。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是營養過剩的反應。血液中的蛋白質,包括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和是相對穩定的,可以緩慢和己糖(主要是葡萄糖)結合,發生非酶糖基化反應先形成不穩定的醛亞胺希夫堿,幾小時后,重新排列,形成穩定的共價鍵的結合酮胺的Amadori產物,即早期糖基化產物,包括GSP(糖化血紅蛋白)。這些產物慢慢通過脫水,氧化和化學重排,和一系列的縮合反應,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GSP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非酶糖化發生慢反應的蛋白質產物,GSP水平反映在過去一至兩周的血糖水平,是反映近期血糖控制的一個敏感的和可靠的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只是血糖一種狀態特征反應,GSP已被證實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心臟病等并發癥有關。研究發現,ACS組外周血中GSP明顯高于SAP組和對照組,AMI組略高于UAP組,SAP組和對照組,這表明GSP水平可預見的判斷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預測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生風險及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此外,ACS組與2型糖尿病與非糖尿病GSP水平相比,無統計學差異,表明這些作用之所以不依賴于高血糖,是由于蛋白質的較長的半衰期,即使血糖正常,GSP也可以繼續發揮致病作用。早期的研究發現,非糖尿病大鼠注射GSP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GSP廣泛積累在結締組織而發生糖尿病。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內皮細胞白細胞介素8基因表達可隨著GSP增加而增加,激活蛋白激酶C(PKC),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的活性,增加單核細胞趨化因子(MCP1)和白細胞介素6(IL-6)在平滑肌細胞的基因表達,與氧化應激的增加及細胞外調節激酶(ERK)的磷酸化有關。早期糖基化產物可直接損傷細胞的功能,因此,可發揮致病作用,而引起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微血管并發癥。
從生物-心里-社會醫學模式來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生活壓力大,飲食結構不合理,吸煙,飲酒,久坐的生活方式,勞累,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糖化血清蛋白反應體內血糖升高,是體內血糖升高的一種表現,同時伴有尿糖升高,久之形成糖尿??;同時伴有血脂蛋白異常,內環境失調導致神經功能紊亂,體內兒茶酚胺類激素升高,使人易怒,暴食,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參考文獻
[1]張麗,沈成興,馮毅,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糖化血清蛋白的臨床研究[J/OL].醫學論文網,2009-11-1821.
[2]蓋秀靜.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的臨床分析[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9):944-945.
[3]黃問銀.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當代醫藥,2013,(25):3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