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孕婦糖耐量異常相關因素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確診為糖耐量異常的病人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48例(1組),未治療組44例(2組),并收集同期糖代謝正常,無合并癥,年齡在35歲以內的的孕婦46例,作為對照組(3組)。治療組孕婦進行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等。結果:糖耐量異常未治療組孕婦妊娠并發癥均高于治療組及對照組。結論:對糖耐量異常者給予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可有明顯的臨床療效,減少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發生,對妊娠結局有明顯改善。
關鍵詞:糖耐量異常;妊娠結局;相關因素
Related factors of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in pregnant women And its effect on pregnancy outcom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in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raffic Huang Chuanmei 276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actors related to maternal glucose tolerance abnormality and its effect on pregnancy outcomes. Method:select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in 92 patients as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of 48 cases of (1), no treatment group 44 cases (2 sets), and collected over 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uncomplicated, 46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in the age of 35, as the control group (3 groups). Diet control and exercise treatment, pregnant women, and so on. Results: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in untreate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fforded reasonable diet and regular exercise can ha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decrease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on pregnancy outcomes have improved considerably.
Key words:Related factors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pregnancy outcomes
【中圖分類號】
R714.2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06-01
近年來,人們對妊娠期糖尿病(GDM)越來越重視,GDM檢出率逐漸升高,但對部分糖耐量異常關注不夠,使糖耐量異常孕婦妊娠結局不夠理想。為此,我們對92例糖耐量異常孕婦妊娠結局進行了研究,探討通過指導糖耐量異常的孕婦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了解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擇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在產科門診行產前檢查及住院分娩的產婦2718例。這些孕婦于24~28周門診常規行50g葡萄糖GDM篩查(GCT),對部分肥胖、年齡偏大及父親或母親患有糖尿病者提前至20~22周行GDM篩查,孕34周再次復查。方法是把葡萄糖粉50克溶于200ml水中,5分鐘內服完,其后1h取肘靜脈血查血糖,血糖值≥7.8mmol/L為糖篩查陽性,共122例,糖篩查陽性者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異常可診斷為GDM,空腹血糖正常者進一步給予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12小時后,口服葡萄糖75克,其正常上限為:空腹5.6mmol/L,1小時10.3mmol/L,2小時8.6mmol/L,3小時6.7mmol/L。其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僅一項高于正常值,診斷為糖耐量異常[1]。本研究中GDM組共30例,均按妊娠期糖尿病處理。糖耐量異常組共9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8例為自愿接受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者,未治療組44例,并收集同期糖代謝正常 ,無妊娠合并癥,年齡在35歲以內的孕婦46例作為本研究的觀察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指導治療組孕婦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要有好心情。控制血糖,追蹤調查,統計分析。治療組給予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方法如下:(1)控制飲食,減少總熱量,吃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可采用少食多餐和飲食定時定量的飲食方法。一日三餐為正餐,要盡量規律,吃什么,吃多少大概差不多,不要吃得過飽或腹脹,正餐之間可以少量進食。盡量不喝稀飯,不吃油炸食品。餐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8mmol/L。總熱量不要突破標準所計算的熱量。總熱量控制以30 ~35kcal/kg﹒d為宜。高蛋白飲食,多食豆制品。以1.5g/kg.d為宜。多吃綠葉蔬菜,充分保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肥胖孕婦可取低值,體重正常或偏瘦者可取高值,使孕期體重適當增加,以增加體重在9公斤以內為適當。(2)如無其他合并癥,可進行輕體力活動及孕期體操,合理運動,堅持鍛煉,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鐘。以運動后有微汗,輕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雖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體力充沛為適宜。3,要有好心情.如:餐后1小時行徒步慢走30分鐘,(尤其早餐后1小時是血糖最高的時候)。通過監測使空腹血糖保持在6.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在9. 6mmol/L以下,且根據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指導飲食控制。(3)要有好心情。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對三組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孕婦一般資料的比較 (x±s)見表1-1和表1-2
2.3 三組巨大兒、早產兒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的比較(%)。見表3
2.4 三組孕婦患無癥狀菌尿及霉菌性陰道炎發生率的比較(%)。見表4
3 討論
3.1 糖耐量異常孕婦妊娠并發癥、手術產率及圍產兒病率均增高。這是因為妊娠對糖代謝的影響:妊娠期,隨孕周增加,胎兒從母體獲取葡萄糖增加,孕期腎血漿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增加,但腎小管對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應增加,導致部分孕婦排糖量也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時孕婦清除葡萄糖能力較非孕時增強。孕婦血漿葡萄糖水平隨妊娠進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約降低10%。[2]胰島素水平也相應下降,處于較低水平。這是因為孕婦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如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質醇和胎盤胰島素酶等使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胰島素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的孕婦,妊娠期不能代謝這一生理變化而是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現GDM[3]。本組資料提示,糖耐量異常多數發生在妊娠中、晚期,糖耐量異常孕婦妊娠并發癥、手術產率及圍產兒病率均增高。所以,從孕中期就應該開始行糖篩查試驗,如GCT異常則行糖耐量試驗,以便及早確診和予以治療。對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年齡大于30歲、巨大兒分娩史、無原因反復流產史、死胎、死產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者,應盡早進行血糖監測,以及時控制血糖,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可引起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危險性的增高的。在張眉花等[4] 一項前瞻性研究中,妊娠期糖代謝異常的孕婦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為38.1%,而正常孕婦中僅為17.6%(P<0.001),在校正了其他可能危險因素的影響后,有DM家族史者患GDM的危險性是無DM家族史者的5.24倍。尤以引起注意。
糖耐量異常未治療孕婦霉菌性陰道炎的發生率高。因為糖耐量異常的孕婦陰道內的理化性質發生一些變化,上皮細胞所含糖源增加了,導致酸度增加為白色念珠菌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樣的環境里,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霉菌性陰道炎。無癥狀菌尿是因為子宮及胎頭壓迫易使排尿不暢,再就是孕婦受黃體酮作用,輸尿管松弛,關閉擴張蠕動降低[5],容易發生尿路感染,
3.2 葡萄糖耐量異常(IGT)是指某些人空腹血糖雖未達到診斷糖尿病所需濃度,但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血糖濃度處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妊娠期糖耐量異常,是介于正常血糖和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的中間狀態或過渡階段[6]。該研究表明妊娠期糖耐量異常者,其新生兒轉入ICU的發生率增高,提示母體糖耐量異常,胎兒受累的危險性存在是肯定的。今后要重視妊娠期糖耐量異常對圍產兒的影響。
3.3 理想的飲食控制是既能提供維持妊娠的熱能和營養,不會引起饑餓性酮體產生,又能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以避免餐后高血糖,同時能提供足夠熱量與合適的營養促使胎兒發育[7]。本研究中對糖耐量異常者給予合理的控制飲食及適量運動即可取得明顯療效,減少GDM的發生率,明顯改善妊娠結局。合理的控制飲食及適量運動無需增加設備,也不會增加病人的額外經濟負擔,易于推廣應用,而且治療愈早,效果愈好,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2][3]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50__152.
[4]張眉花,楊慧霞,孫偉杰.糖尿病家族史與妊娠期糖代謝異常發病相關性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3):163-166.
[5]余桂英,紹明琨,馬曉燕。妊娠期無癥狀性菌尿21例臨床分析。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7):132-133.
[6]Chang CC,Hseieh YY.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 Chin Med J(Taibei),1998,61(2):85.
[7]李麗,劉存英.飲食控制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作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1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