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會陰切開;分娩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24-01
生育政策的影響下,剖宮產率持續(xù)上升,父母們對即將出生的胎兒期望值增高,在陰道分娩時,為減少會陰阻力,避免會陰及盆底組織嚴重裂傷,縮短產程,加速分娩,有效減少母嬰傷害,面對陰道分娩醫(yī)務工作者壓力很大,會陰切開率也持續(xù)上升。同時因剖宮產術的弊端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陰道分娩是最好的生產方式而選擇陰道分娩,因此會陰切開術在陰道分娩助產過程中亦越來越受到重視。
1 會陰切開的指征及時機
1.1 會陰切開指征:會陰過緊或胎兒過大,估計分娩時會陰撕裂難以避免或母兒有病理情況急需結束分娩者需會陰切開[1]。會陰切開是醫(yī)務人員在陰道分娩過程中為了減小母嬰受到傷害而采取的主要的、有效的措施。
1.2 會陰切開時機:當宮縮時會陰體明顯變薄,胎先露撥露3-4cm,會陰明顯膨隆,估計胎兒在2-3次宮縮后即可娩出時切開。
2 切開前準備
2.1 常規(guī)消毒.
2.2 鎮(zhèn)痛:會陰切開所引起的疼痛并不亞于宮縮疼痛,故會陰切開應在一定的鎮(zhèn)痛措施下進行。
2.2.1 目前普遍使用陰部神經(jīng)阻滯麻醉鎮(zhèn)痛:麻醉藥物2%鹽酸利多卡因10ml、9#注射器。在坐骨結節(jié)與肛門連線中點進針,到坐骨棘內側約1cm處回抽注射器無血后注入利多卡因5ml,然后邊退邊注藥,當針退至坐骨結節(jié)附近,再向會陰側切方向做扇形局部浸潤麻醉,注藥后數(shù)分鐘后起效,可在宮縮時行切開術。
2.2.2 近幾年常用雙氯芬酸鈉栓鎮(zhèn)痛,于第二產程胎頭撥露時,在宮縮間歇期將雙氯芬酸鈉栓50mg置入產婦肛門,置入深度3-5cm,10-15分鐘起效,可行切開術。此法容易掌握,鎮(zhèn)痛效果好,產后6小時可再次用藥[2]。
2.2.3 笑氣吸入鎮(zhèn)痛:積極嘗試,鎮(zhèn)痛效果好、起效快、無明顯副作用[3],未做進一步歸納總結。
2.2.4 無痛分娩:目前臨床上長將小劑量麻醉性鎮(zhèn)痛藥和低濃度局麻藥聯(lián)合用于腰麻或硬膜外鎮(zhèn)痛。如果條件允許且無分娩鎮(zhèn)痛禁忌的產婦進入臨產后至第二產程均可用藥[1]。
3 會陰切開術方法
會陰切開需根據(jù)助產方法、胎兒大小、會陰條件選擇適宜長度及角度。
3.1 會陰后-側切:助產者在宮縮時以左手示中指伸入陰道內撐起左側陰道壁右手執(zhí)側切剪自后聯(lián)合向左側45°剪開4-5cm,切開后紗布壓迫止血。因傳統(tǒng)45°會陰側切時,球海綿體及肛提肌一部分被切斷,側切會陰組織厚,張力大,內外組織縫合針數(shù)多,產婦術中、術后會陰切口牽拉疼痛不適明顯,恢復慢; 故現(xiàn)亦提倡減小側切角度。25°-30°側切時靠近球海綿體肌的肌腱切斷,損傷肌肉少,易縫合,傷口易于愈合,又避免了肛門括約肌的損傷,縫合時間短,減輕術中、術后疼痛,降低傷口感染率,同時減少了會陰側切傷口再次撕裂傷,可明顯減少產婦痛苦。
3.2 會陰正中切開:局部浸潤麻醉后,助產者在宮縮時以左手示中指伸入陰道內撐起會陰后聯(lián)合,右手執(zhí)側切剪自后聯(lián)合正中垂直剪開2cm,切開后紗布壓迫止血。會陰正中切開雖然組織薄,但切口易延伸傷及肛門括約肌,嚴重者致使產婦肛門括約肌全部或部分裂傷,需手術修補治療,對產婦造成不必要損傷,所以僅技術很熟練的助產士在相當有把握時使用。
4 會陰切口的縫合
胎盤娩出后即可縫合會陰切口。縫合第一針應超過傷口頂端0.5cm,陰道黏膜及肌層應間斷或連續(xù)縫合,每一針都不能留有空腔,同時注意解剖層次的復位,避免錯位導致產后傷口肉芽組織長出,縫合時多選間斷縫合,但對縫合針數(shù)較多者也可選擇連續(xù)縫合,以避免線結過多引起線結反應對產婦造成不良影響。
5 影響切口愈合的因素
有嚴重陰道炎癥時,會陰充血水腫組織較脆,分娩時易裂傷、出血、感染,故有生育要求婦女應做好孕前檢查積極治療陰道炎癥。同時因會陰切口解剖上的特殊性,前有尿道后有肛門,易被大小便及陰道分泌物感染,故產前、產時、產后均引起重視。助產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做好產房消毒殺菌,產前充分會陰部消毒鋪巾,掌握好會陰切開指征及時機,避免不必要會陰切開及過早切開,減少切口不必要流血,同時避免切口長時間的暴露,產前產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陰道及肛門檢查,減少感染機會,產時注意遮蓋肛門,避免助產操作時污染,縫合時注意切口消毒,縫合應松緊適當。會陰切口是II類切口,產前產時遵循無菌原則操作,產后保持會陰清潔衛(wèi)生,使用碘伏會陰擦洗,會陰紅外線照射,高錳酸鉀坐浴等方法預防感染及促進切口愈合。臨床研究表明應用抗生素預防會陰切口感染并未起到明顯影響,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均無需使用抗生素[4]。臨床醫(yī)生應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根據(jù)產婦自身情況,選擇是否使用或使用何種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濫用。
6 總結
會陰切開是臨床診療活動中的一種有創(chuàng)操作,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陰道分娩過程中的母嬰損傷,但也潛在一定危害(影響產婦身心健康,產后恢復及產后母乳喂養(yǎng)),所以應加強陰道分娩知識宣教,嚴格掌握會陰切開指征及時機,加強助產人員規(guī)范化操作培訓,努力提高助產技術,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避免和減少會陰切開傷口感染,積極主動幫助產婦完成分娩過程。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81.185.
[2]李亞蘭、白蓉、田曉勤等.雙氯芬酸鈉栓替代局部麻醉在會陰側切術鎮(zhèn)痛效果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1)1008-1010.
[3]申黎明笑氣在會陰側切縫合術中鎮(zhèn)痛效果的臨床觀察。當代護士。2004(2)6-8.
[4]劉銀春,黃文靜,由春玲等.會陰側切術不使用抗生素的臨床效果觀察臨床研究,2013.20(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