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討論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方法:對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同時配合肝素抗凝治療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心理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結論: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前后的護理至關重要。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24-02
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療法是80年代中期開展起來的一項新療法,溶栓治療原則應在發病3小時內(最晚不超過6小時),盡早盡快地恢復閉塞的冠狀動脈,使梗死相應血管達到充分而持久再灌注。減少梗死范圍,保存心功能和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對11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同時配合應用低分子肝素鈉抗凝治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對這類病人的觀察及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男9例,女2例,年齡在40-60歲之間,均痊愈出院。
2 方法
尿激酶150~200萬u,30min內滴注。
鏈激酶150萬u靜滴,60min內滴完。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一般以100mg在90min內靜脈給予,先靜注15mg,繼而30min內靜滴50mg,其后60min內再靜滴35mg。
3 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
嚴密觀察心電圖及癥狀變化,溶栓治療能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關鍵在于應用溶栓藥物后冠狀動脈再灌注的時間。因此,護士應掌握并記錄冠狀胸痛明顯減弱動脈再通指標,即溶栓開始2小時內減輕或消失,抬高的ST段在用藥后的2小時內迅速恢復正?;蚧亟怠?0%,自靜脈溶栓開始后2小時,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原有的房室傳導阻滯消失,同時具有上述4項中2項指標,即可判斷為血栓溶解后冠狀動脈再通成功。本文報道早期冠狀動脈溶栓11例,結果胸痛平均在50分鐘緩解或消失,ST段在半小時內回降>50%,溶栓過程中9例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嚴密的心電監護持續心電監護,監測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發現心律不齊立即描記心電圖,以判斷心律失常的性質,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的處理,以上11例在監護過程中有8例出現偶發室早,3例出現頻發室早,在及時應用2%利多卡因注射后病情得到控制。
藥物副作用的觀察使用尿激酶和肝素的主要并發癥為出血,雖然僅為1%,但嚴重危及患者生命,故應引起重視。每日定時檢測出凝血時間,一般持續5天,并將結果隨時報告醫生,同時觀察患者皮膚、粘膜及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有無咯血、嘔血、黑便等,另外注意有無低血壓及過敏反應(包括寒戰、發熱、皮疹)等,出現上述癥狀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疼痛護理疼痛劇烈時遵醫囑給予嗎啡或杜冷丁,注意有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給予硝酸脂類藥物時應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維持收縮壓在100mmHg以上。并保證有護士陪伴,給病人以安全感。
4 一般護理
發病24小時內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限制探視,若病情穩定無并發癥24h后可允許病人坐床邊椅,以后逐漸增加活動量。
指導患者起病后4-12小時內給予流質飲食,以后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同時戒煙限酒。
給氧發病初期持續鼻導管吸氧6-8升/分,持續3-5天后改為間斷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應,減輕缺血和疼痛。
保持大便通暢,可給予開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門協助排便,禁忌用力排便。
5 加強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心肌梗死病人通常有驚恐、憂慮、抑郁等表現,醫護人員應以細致周到的生活護理、熱情和藹的態度安慰關心病人,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及時給予恰當的安慰。
使患者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提供合適的讀物,對患者進行冠心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并可定時收聽音樂,以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找合適時間讓家屬探視,避免不良的心理刺激。
通過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我們體會到要想得到滿意的療效,使患者早日康復,我們的精心護理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侯應龍,盧才義心血管疾病現代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83~294.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