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43-01
為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2001年4月衛生部出臺了《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能與任務。在此管理模式下,全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工作方式。通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該模式在結核病防治工作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1 管理模式簡介
在原縣衛生防疫站的基礎上成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鎮級血防站、各鎮衛生院防保組均撤銷,在其基礎上每鎮設立一個疾控組歸并到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行縣、鎮兩級疾控機構行政和財務統一管理、人員和物資統一調配、業務工作統一安排。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本部設立結核病防治科、傳染病防治科等10個相關職能科室,下設8個鎮疾控組。疾控組負責本鎮所有疾控相關工作,服從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管理和業務技術指導。這一管理模式改變了以往縣級防疫機構與鄉鎮醫療機構需協調開展工作的局面,有效建立了縣、鎮兩級疾病預防控制綜合管理體系,逐步提升了全縣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能力和水平。
2 結核病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嘉魚縣結核病防治工作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科負責實施各項具體工作。在縣、鎮疾控工作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有利條件下,全縣結核病防治工作按照《規劃》要求,除縣政府與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縣衛生局與各級綜合醫療機構簽訂年終工作目標責任狀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對各鎮疾控組進行年終目標工作考核。具體做法是年初制訂出詳細的考核方法和評分細則,定期到各鎮疾控組進行細致地考核評分,年終進行匯總,將考核結果納入鎮疾控組負責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績效工資發放考核內容。這樣使得全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在行政指令上做到了上下統一,各項工作措施落到了實處,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2.1 病人轉診: 按照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安排,中心本部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每旬到縣級醫療機構進行傳染病病例的主動監測,各鎮疾控組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每日兩次到衛生院收集傳染病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結核病防治科工作人員每月對全縣各醫療機構進行專項督導檢查。通過這一舉措,全縣各級結核病的網絡直報工作均能及時、準確、規范地進行,結核病病人的轉診率和轉診到位率有了明顯提高(表1),(x2=431.12,P<0.01)。
2.2 病人追蹤:由于縣、鎮兩級疾控工作實行一體化管理,也就沒有了其他中間環節的干擾。結核病防治科組建了防癆人員QQ群,利用這個信息平臺,使得結核病病人的就診、治療信息在縣鎮兩級可以共享,對那些轉診沒有及時到位的結核病病人,結核病防治科能及時將病人信息反饋到其所在的鎮疾控組,疾控組防癆人員收到信息后可以通過家訪、聯系村醫和電話通知等方式進行全面追蹤,從而提高了結核病病人的追蹤率和追蹤到位率(表1),(x2=255.55,P<0.01)。
2.3 病人治療管理:按照《指南》要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年初將結核病病人治療管理工作納入鎮疾控組全年工作計劃當中。結核病防治科利用防癆人員QQ群定期發布結核病病人的治療信息,各鎮疾控組防癆人員收到轄區內的結核病病人相關信息后及時下村進行督導管理,并作好督導記錄。因此,全縣鎮、村兩級能及時對結核病病人進行規范的治療管理,督促病人進行規律服藥和定期復查,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表2),(x2=33.79,P<0.01)。
2.4 健康教育與村醫培訓:根據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年初工作計劃,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已納入各鎮疾控組業務工作范圍。特別是在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將其作為疾病預防控制項目(健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鎮疾控組嚴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務規范》要求,通過設置宣傳欄、發放健康處方(健康教育折頁等)、播放音像資料、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同時,各鎮疾控組每年還定期組織轄區內的村醫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培訓,使村醫對結核病防治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為結核病病人的轉診、追蹤和治療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4 討論與體會
4.1 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體制改革前,因政府財政經費投入不足,嘉魚縣原鎮級血防站、衛生院防保組的主要精力放在業務創收方面,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從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另外,由于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機制不健全,導致縣級行政管理部門和業務技術部門下達到鄉鎮級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常常不能落實到位,嚴重制約了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的整體發揮。體制改革后,在縣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的保障前提下,撤銷原衛生防疫相關機構和部門,實行縣、鎮疾控人員統一管理,有效地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全縣包括結核病防治工作在內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4.2 體制改革前,全縣原衛生防疫人員共186人。其中,無學歷的臨時工作人員37人,占19.89%。另有年齡偏大、或體弱多病、或長期不在崗的共38人,占20.43%。存在人力資源總量短缺、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偏低、專業人才隊伍布局不合理等諸多現實問題,很難適應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改革后,在有編制和崗位保障的前提下,嚴格人員準入制度,調整后聘用上崗110人。在此基礎上,結合全縣疾控專業人員布局情況,打破地域、級別界限,對縣、鎮兩級疾控專業人員進行了合理調整。后期根據各地實際工作情況,進行人才交流互動,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結構,以點帶面,有效地促進了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全面發展。
4.3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逐步從創收型轉變為服務型,并要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從人員經費、工作經費、工作協調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方能不斷提高疾控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努力完成日益繁重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體制改革后,縣政府增加了疾控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做到上級項目經費地方財政不截留、需地方財政配套解決的積極到位。年地方財政人平經費撥款由過去的3500元包干增加到全額人員工資、工作經費到位。從根本上解除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全心全意集中精力搞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1-2]。
參考文獻
[1]孫細梅,張耀輝,陳海斌,等.縣鎮疾控工作一體化管理體系建設在基層衛生應急中的作用[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2):101-102.
[2]劉勛,張險峰,葉建君,等.綜合措施對肺結核病人發現率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6):7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