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在胎兒先心病的篩查當中,胎兒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測量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為提高胎兒生存率與生活質量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方法: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間順利分娩的148例正常胎兒與10例患有復雜心臟病的胎兒,對所有胎兒產前心臟篩查資料、超聲檢查結果進行統計與評估。結果:正常胎兒心臟升主動脈內徑(以mm為單位)的數字與孕期(月)數相當,異常胎兒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數字均大于或小于孕期數,特異性、敏感性等較為顯著。結論: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測量能夠在產前胎兒先心病的篩查當中有效判斷心臟發育畸形的情況,為進一步診治提供有效數據,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測量;先心病;產前篩查;超聲檢查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52-02
通過對大量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稱先心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后發現,多數患有先心病的胎兒具有升主動脈內徑異常的現象,可以通過產前超聲形成胎兒心臟主動脈的二維成像進行篩查[1]。本次研究當中采用多普勒超聲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評價產前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測量在先心病當中的診斷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間順利分娩的148例正常胎兒與10例患有復雜心臟病的胎兒,正常胎兒為正常組,患有復雜性心臟病的胎兒為異常組。兩組孕婦年齡范圍在25-40歲之間,中位年齡32.85歲,所有孕婦身體均無任何異常或疾病,且無任何孕產改變現象,在產前超聲檢查當中證實孕齡與孕周基本符合,同時未發現除心臟以外其他任何系統的異常現象。產前篩查時間為孕期22-34周之間,對所有產婦進行篩查前需要告知超聲檢查的注意要點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超聲儀器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頻率范圍在2-5MHz之間,采用產科臨床檢查的常規流程:①指導孕婦體位為仰臥,對胎兒的雙頂徑、股骨長徑、羊水指數等方面進行常規檢查,隨后對胎兒身體組織進行檢查,排除心臟以外的任何異常改變[2];②啟動胎兒超聲的心動模式,對胎兒胸部水平處、四腔心觀、長軸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動脈弓切面、肺動脈長軸切面等進行檢查,將重點放在心臟長軸切面,對升主動脈內徑進行測量并記錄[3]。
2 結果
兩組進行胎兒心臟升動脈二維超聲圖像與血流頻譜圖的成像,正常組升主動脈內徑:孕期5-6個月時,內徑≤6mm;孕期6-7個月時,內徑≤7mm;孕期7-8個月時,內徑≤8mm。
異常組升主動脈內徑:孕期6個月左右時,3例內徑約為7mm,孕期8個月左右時時,2例內徑約為9mm,以上5例胎兒經診斷后確診為先心病當中的法洛四聯癥;孕期6個月左右時,2例內徑約為8mm,經診斷后確診為先心病當中的大動脈轉位;孕期5個月左右時,2例內徑約7mm,經診斷后確診為先心病當中的永存動脈干;孕期6個月左右時,1例內徑約為3mm,經診斷后確診為先心病當中的主動脈狹窄。
正常胎兒心臟升主動脈內徑(以mm為單位)的數字與孕期(月)數相當,異常胎兒心臟升主動脈內徑數字均大于或小于孕期數,特異性、敏感性等較為顯著。法洛四聯癥、永存動脈干、主動脈狹窄以及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先心病或血管畸形的臨床表現與四腔心形態異常之間相比,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3 討論
由于現階段胎兒先心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以及超聲心動圖的廣泛應用,產前診斷當中已經將先心病列為了產前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在檢查當中對胎兒的四腔心切面進行篩查后,得到的圖像與數據能夠對胎兒的心臟異常現象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臨床研究資料表明,約有半數以上的先心病表現出四腔心的明顯改變,但是對于心室流出道以及大血管異常等相關的先心病卻極易造成漏診或誤診。有研究稱[4],單純的四腔心切面在先心病的篩選當中并不具有較高的價值,敏感性僅在15%-35%之間,而臨床研究當中發現,升主動脈的內徑大小與胎兒孕育月份之間的關系在先心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如果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即可初步判斷心臟大血管發育出現異常現象。
目前由于升主動脈內徑異常所致的先心病包括以下幾種:①法洛四聯癥,屬于紫紺型心臟病,在常規四腔心切面的檢查當中表現正常,極易造成漏診,其主要表象為升主動脈內徑增加,同時聯合室間隔高位缺損以及主動脈騎跨等顯著變化即可確診;②永存動脈干,屬于較為嚴重的罕見大動脈發育畸形,在先心病當中的發病率為0.7%,在心臟長軸切面檢查當中表現為升主動脈結構寬度、心血管發育異常,排除法洛四聯癥后即可進行確診;③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常見的心血管發育畸形癥狀,發病率占先心病的10%,在心臟長軸切面中表現為大血管互相平行;④主動脈狹窄,其中包括主動脈瓣、瓣上或瓣下狹窄,以主動脈瓣狹窄最為常見,發病后升主動脈內徑縮小,管壁僵直,如果狹窄現象發生在心臟弓峽部時,表現為主動脈弓彎曲度縮小[5]。
考慮到胎兒發育以及羊水等客觀情況,孕期在22-27周左右對胎兒進行心臟檢查較為適宜,部分胎位特殊的胎兒或羊水異常的情況,對胎兒進行心臟檢查的時間應在孕34周之前完成。常規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心臟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左室長軸切面、主動脈弓切面、主肺動脈長軸切面,對心臟左室長軸切面升主動脈中段的內徑進行測量,能夠有效評估胎兒心臟大血管的發育情況,對心臟畸形的臨床預測具有較高價值。
參考文獻
[1]袁華,趙博文,解左平,等.超聲心動圖檢測正常胎兒動脈導管血流頻率的定量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0(6):544-555.
[2]劉彥紅,宋惠玲,江麗萍,等.超聲心動圖在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7):325-328.
[3]齊寶琴.心臟軸測定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超聲診斷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400-401.
[4]張蘊,桂永浩,嚴英榴,等.中孕中期胎兒心軸角度的參考值及對心臟畸形診斷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1):39-41.
[5]蔣卓晉,陸常春,歐冰凌.胎兒心軸異常與心臟結構異常相關性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3):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