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對16排螺旋CT在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方法: 抽取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間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29例,對其多層螺旋CT胸腹部影像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本組29例患者CT影像特征表現為胸腰椎骨質密度彌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2例患者發生腰椎夾心椎改變;9例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變窄;14例患者發生心臟貧血改變。結論::經多層螺旋CT對原發性骨髓纖維化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顯著,特征性明顯,值得關注并推廣。
關鍵詞:原發性骨髓纖維化; 16排螺旋CT; 診斷; 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97-01
目前臨床上對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研究顯示[1],該疾病多以骨髓彌漫成纖維組織、巨核細胞、骨髓細胞增生、髓外造血等為主要特征,屬于一種慢性骨髓增生疾病。病理學研究結果顯示[2],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組織增生,或者是繼發肝臟、脾臟、淋巴結等髓外造血組織髓樣化生。近幾年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其在臨床疾病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對16排螺旋CT在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的CT影像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骨髓纖維化患者,抽取其中的29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有男18例,女11例,年齡43-82歲,平均(63.2±13.5)歲,入院就診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入院6例,貧血、肝脾重大入院者23例;曾誤診為原發性肝硬化者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了髂骨穿刺,全部患者均經髂骨活檢確診為骨髓纖維化,并排除繼發性骨髓纖維化。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對其展開16排多層螺旋CT檢查,以活檢結果為標準對CT診斷結果進行評價,并總結分析CT影像特征。
1.2.2 檢查方法:
所需儀器為我院現有Somatom Emotion16排螺旋CT機,相關參數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250-300mA,層厚為5mm,首先對患者行常規掃描,而后展開CT增強掃描,并進行多平面重建。所得CT圖像均由2名高年資經驗豐富放射科醫師進行雙盲閱片做出綜合診斷。
2 結果
2.1 診斷符合率:
本組29例患者經CT檢查確診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者24例,診斷符合率為82.76%,由5例患者CT檢查無法確診,活檢確診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
2.2 CT影像特征: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的骨質改變情況:胸腰椎骨質密度彌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79.31%);2例患者發生腰椎夾心椎改變(6.90%);9例(31.03%)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變窄。心臟改變:心影左室增大者6例(20.69%),心腔密度較心肌密度低呈現為貧血改變者14例(48.28%)。肝脾改變:發生脾腫大者26例(89.66%),脾梗死9例(31.03%),巨脾14例(48.28%),肝腫大者12例(41.38%),繼發門脈高壓者12例(41.38%),脾靜脈、門靜脈增粗者4例(13.79%),存在腹水者5例(17.24%)。
3 討論
目前對于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發病原因還不所知,在發生骨髓過度活躍值增殖、顯微組織增生后,骨髓功能發生紊亂,膠原纖維與巨核細胞、血小板接觸,會引起血小板衍化的生長因子、轉變生長因子β的釋放,進而對原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大量的網蛋白會在髓腔沉積,并形成膠原質,講解能力也會隨之降低,造成大量的成骨細胞增殖,最終引起骨髓纖維化,表現出明顯的松質骨質硬化,骨小梁會發生明顯增粗,或者是出現磨玻璃樣改變。若是骨髓纖維化發生在骨盆以及股骨上端,則病變多呈現出明顯的對稱性;若是發生在椎體,則椎體呈現出斑點狀密度增加,少數會表現出“夾心椎”樣改變[3]。
骨髓纖維化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骨質堅硬,骨穿失敗,或者是出現干抽現象,髓外造血偶爾會累及到腎上腺,進而早期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代謝、嘌呤代謝出現障礙,血尿酸水平發生明顯升高,尿酸鹽在關節軟骨、周圍軟組織中發生沉積,導致假性痛風性關節炎改變。骨髓纖維化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會發生明顯減退,表現出中、重度的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含量發生顯著降低,血液密度較心肌密度低,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臟、脾臟以及肝臟的改變。目前臨床上對于骨髓纖維化的診斷多依賴于影像學手段,近幾年多層螺旋CT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骨髓纖維化的診斷率得到了顯著提高。本次研究中出于對16排螺旋CT在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29例骨髓纖維化患者的CT影像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本組29例患者經CT確診24例,診斷符合率為82.76%,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4]。骨髓纖維化患者的CT征象存在典型特征,表現為胸腰椎骨質密度彌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2例患者發生腰椎夾心椎改變;9例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變窄;14例患者發生心臟貧血改變。由此可見,16排螺旋CT在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診斷中具有準確性高,影像學特征明顯等諸多優勢,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關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玉蘭,張秀會,徐玉秀,等.骨髓纖維化16例骨髓活檢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23(01):789-791.
[2]徐曉燕,翟小琳,呂濤,等.骨髓纖維化2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11(04):453-455.
[3]張文杰,孫成才.骨髓轉移癌誤診為骨髓纖維化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9(04):913-915.
[4]洪鳴,徐衛,李建勇,等.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診斷和鑒別診斷[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9,17(02):73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