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芪藶強心膠囊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上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1年至2013年期間入住本院的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共56人,將其按每組28人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病人通過使用5mg的馬來酸依那普利片進行治療,使用頻率為每天1次,同時按每天一次給予患者20mg的安體舒通片藥物治療,按每天2次口服12.5mg的倍他樂克片,并使用0.125mg的地高辛片。治療組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另外使用芪藶強心膠囊,用量為每次4粒,每天服用3次,以4個星期為一個治療療程,持續進行2個療程的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分級以及左室射血分數的變化情況。結果:兩組病人組在接受了一個月的治療之后,心功能有一定改善,治療效果差距較小,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患者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的增加幅度大大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芪藶強心膠囊;西醫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01-02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人的心臟收縮功能出現了障礙,造成收縮期的排空能力出現降低,引發心力衰竭[1]。收縮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心腔擴大,病人收縮末期的容積變大,射血分數下降。7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上相對比較困難,必須要反復接受治療或者長時間住院醫治才能改善病情。本文通過對近兩年本院收治的56名病人進行分組治療,發現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共56人,將這56名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人數為28人。治療組中男患者15人,女性患者13人,心功能為II級的病人有13位,心功能為III級的病人有15位,本組研究對象的年齡跨度均在40歲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0±7.5)歲之間,病程均在0.5年到2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8±1.6)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2人,女性患者16人,心功能為II級的病人有15位,心功能為III級的病人有13位,本組研究對象的年齡跨度、平均年齡以及病程與治療組一樣,平均病程在(2.6±1.8)年之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給予患者藥物治療之前均進行血壓檢查,同時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以及肝腎功能血常規的檢查。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病人通過使用ACEI類藥物、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地高辛等進行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4粒,按3次/日進行使用,持續用藥4星期,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復查,對比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臨床效果評定:
顯效效果:患者心功能提高至II級或者心功能處于I級水平;(2)有效效果:患者心功能提高幅度超過1級,但提高幅度未達到2級;(3)無效效果:患者心功能分級水平未發生改變甚至出現惡化。
1.4 統計學分析:
兩組數據的分析處理工作均通過使用SPSS13.0數據統計學軟件進行,通過χ2表示組間計量資料,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療效對比:
治療組在心功能治療上取得的總體有效率為85.7%,對照組取得的總體有效率為71.4%,治療組的臨床效果比對照組稍微高出一些,但差異不夠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發生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身上,很多時候是由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糖原累積等疾病發展而成的,支氣管肺炎是該疾病的重要誘因,風濕性心臟病以及急性腎炎也很容易會引起心力衰竭。芪藶強心膠囊的主要成分是黃芪、桂枝、陳皮、丹參、人參、紅花、玉竹等,由多種中藥共同制成,具有益氣溫陽的效果,可以有效進行治絡強心,輔助使用一些活血通絡藥物可以使病人氣旺血行絡通,進一步改善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現象,促進患者預后性的改善,大大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然而,芪藶強心膠囊作為一種中藥,其見效時間通常比較慢,為了及時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情控制住,我們可以使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安體舒通片、倍他樂克片、地高辛片等西藥進行輔助治療,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2]。
芪藶強心膠囊配合西醫療法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效果要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紅霞,路雪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變化[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0,11(08):11-12.
[2]王東華,文仁英.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5(04):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