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對比改善實驗室質量管理前后臨床微生物分析結果,探討分析實驗室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顧分析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前50例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作為對照組,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作為觀察組,兩組結果進行對比,記錄分析數據。結果:實施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前,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準確率86.00%。實施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準確率為90.00%,兩組檢測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實驗室檢測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實驗室質量管理能夠有效把控微生物檢測過程的質量,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徑,應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微生物檢測;質量管理;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來,醫院不斷有新的耐藥菌株出現[1],感染病例也不斷增加,這對醫院的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的結果能夠為醫師臨床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同時還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時檢測醫院感染流行情況的依據。因此做好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提高臨床微生物檢測分析準確性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治療風險的有效途徑。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臨床微生物檢測分析報告作為對照組,選取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臨床微生物分析報告作為觀察組。
1.2 實驗室質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2]:
參考ISO或國家制定的相關實驗室管理的要求和標準,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質量手冊和操作手冊等,提供給所有參與檢驗工作者參照和學習。
1.2.2 認真詳細編寫管理文件[3]:
SOP作為檢驗工作人員參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據,它能保證所有檢驗工作人員的檢驗操作更標準規范和統一。SOP文件在編寫時應當包含微生物標本的采集步驟、采集方法、使用試劑、培養基的制備方法、操作注意事項和相關參考文獻。SOP文件編寫完成后須有責任科室主任簽字生效,不得隨意更改。
1.2.3 標本采集方法:
明確采集標本的最佳時機,如應在發熱時抽血培養標本,根據不同樣本的采集要求明確適當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養器皿、培養溫度、運送時間等,送檢標本如不合格,應立即要求檢驗人員與臨床進行聯系。
1.2.4 檢驗人員素質培養[4]:
微生物實驗室檢驗人員在上崗前應經過嚴格的培訓,每一位檢驗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兩項測試的考核,考核通過才能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除此之外,每年還應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再教育,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職業素質。
1.2.5 檢驗儀器校準:
所有檢驗儀器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定校準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對檢驗儀器進行校準,校準程序應包括校準的方法、可接受范圍和期限。每做一次儀器維修和保養都要做好記錄,并且在之后做好校準工作。更換過的鑒定板每更換一塊都要標準菌株進行質量控制,細菌鑒定儀每次鑒定前都應該進行自動校準,采用化學試劑紙片對高壓濕熱滅菌器進行滅菌效果監測。
1.2.6 檢驗試劑及培養基:
所有用于檢驗的培養基和試劑都應該想進行登記記錄,無論是商品化采購,每一樣試劑都應該有明確清晰的產品信息,包括品名、批號、有效日期、濃度等。同時試劑在使用前都應該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檢查,通過試劑顏色、厚度、是否有細菌污染現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過多氣泡等方面來檢測試劑的質量。而檢驗所用的培養基和細菌鑒定板在石永強都應該觀察包裝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內。試劑盒染色液的容器上應該明確表明相關信息,過期的試劑和染色劑絕對不能在繼續使用。
1.2.7 加強與臨床的溝通與配合:
與臨床及時有效的溝通,向臨床宣傳正確的采集標本和運送標本的正確方法,以減少實驗前的誤差,提高檢驗分析結果的質量。
1.2.8 準確的檢驗報告[5]:
患者的檢驗結果在公布之前必須進行雙責任人簽字確認,包括檢測分析操作者和復核主管簽字確認。復核主管必須對檢測報告的合理性、準確定進行審核和判斷,要杜絕錯誤報告的產生,當出現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檢驗結果時,復核人員要立即通知臨床醫生注意。
1.3 試驗數據處理:
兩組微生物檢測分析結果采用統計學處理軟件SSPS19.0處理,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50例微生物檢測報告中有43例檢測報告準確性有效,占總檢測報告數量的86%;觀察組準確性有效的檢測報告為45例,占總檢測報告數量的90%。觀察組檢測報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檢測報告有效率,兩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機構的檢驗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驗室的管理和建設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疾病防疫控制機構的綜合實力。隨著各種關于實驗室管理技術規范、管理法規的頒布實施,實驗室的設計、建造、驗收、檢測過程等逐漸走向了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這些措施的頒布和實施有效的提高了實驗室的實施條件和環境質量,而嚴格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使得檢測試驗操作更加規范化,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微生物檢測報告的質量結果,最終影響醫師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影響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臨床推廣實施實驗室管理措施體系。
參考文獻
[1]肖亞玲,康鳳鳳,王治國.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中國醫院,2014,02:7-9.
[2]何夢林.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藥導刊,2013,S1:347-348.
[3]韓淑娥,孟芝君.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培養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山西醫藥雜志,2013,12:1433-1434.
[4]孔繁林,山德生,潘寶龍.監督機制在臨床檢驗質量管理中的作用[A].玉溪市醫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玉溪市臨床檢驗中心.玉溪市第十屆檢驗醫學學術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匯編[C].玉溪市醫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玉溪市臨床檢驗中心:,2011:12.
[5]潘錦循.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探討[A].廣東省預防醫學會.2011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廣東省預防醫學會:,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