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乳腺癌;內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03-01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組織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多數發生在40—60歲絕經前后的婦女。近20年來,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低于35歲的年輕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中國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達17萬,每年死亡的乳腺癌患者達4.5萬例,而且在未來的10年內乳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仍然會持續上升[1]。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女性第一惡性病殺手,現就近年來乳腺癌治療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1 致病因素
1.1 家族式與乳腺癌相關基因:5%—10%的乳腺癌與遺傳易感性相關。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級親屬患乳腺癌婦女發生乳腺癌的概率較無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級親屬在絕經前患雙側乳腺癌的話,相對危險性更是高達9倍[2],由此可見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1.2 生殖因素: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齡早、月經周期短、產次少、絕經年齡大于55歲、不育或30—35歲以后妊娠、未哺乳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大。
1.3 雌激素水平:從35歲開始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這種發病率的增長幾乎貫穿婦女的一生,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癌發病原因之一。
1.4 營養飲食:乳腺癌是公認的與飲食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之一[3],脂肪、高熱量飲食、飲酒、長期吸煙均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1.5 其他因素:既往有乳腺良性腫瘤史、放射線、病毒、化學刺激、某些疾病也會引起乳腺癌的發病率增加。
2 診斷
病理學診斷:只有活檢所得的病理結果,方能作為唯一肯定診斷的依據。
3 治療
3.1 化學治療:乳腺癌的治療目前采用多學科的綜合治療,除局部治療外尚需應用全身性的輔助治療,以殺滅局部區域淋巴結及遠處臟器的亞臨床微小轉移灶,從而提高手術概率,降低或推遲局部復發及減少遠處轉移,達到提高生存率延長生存期的目的。一般而言,ⅠB—ⅢA期患者根治術后若無禁忌癥,需行輔助化療,而部分Ⅲ期患者可行術前新輔助化療降期后手術。對于無法手術根治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療也能減輕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3.1.1 術后輔助化療:可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化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分期、年齡、絕經狀況、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狀況、組織學分級、切緣是否殘留、激素受體狀況、及HER—2表達狀況綜合決策。術后輔助化療宜術后早期應用,爭取術后2周應用,最遲不能超過術后1個月。聯合化療比單藥化療的療效好,連續6個療程的化療為合適,乳腺癌輔助化療常用方案有:CMF方案、AC方案、CAF方案、CEF方案、TAC方案、TA方案、AC—T方案、NA方案、NT方案等。
3.1.2 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減少或消滅微小轉移灶,縮小原發病灶,降低分期,提高生物學意義上的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保乳概率。適應癥: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用于提高切除率,可手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有強烈的保乳意愿,用于提高保乳成功率。
3.1.3 姑息療法:對于無法手術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療也能減輕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姑息化療需結合臨床分期、體能狀態、重要臟器功能、毒副作用及前期輔助化療方案等綜合考慮。
3.2 靶向藥物治療:靶向藥物治療指的是使藥物瞄準腫瘤部位,在局部保持相對高的濃度,延長藥物時間提高對腫瘤的殺傷力,而對正常組織細胞影響較小,這類治療包括分子靶向藥物、被綁定緩釋的化療藥物以及化學消融藥等的治療。其中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是特異性最高的層次,它以腫瘤細胞異常表達的某些標志性分子為靶點,選擇針對性的阻斷劑,有效干預受該標志性分子調控,并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及轉移的目的,但從目前臨床治療水平來看,靶向治療還不能替代傳統化療,但是靶向治療聯合化療已成趨勢,療效優于單用,靶向治療還可以作為化療或內分泌治療失敗患者的新手段,對老年人,體力狀況差的患者,靶向治療也可作為首先治療。曲妥珠單抗(赫賽汀)是目前常規用于臨床的最重要的針對HER—2的靶向藥物之一,開辟了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新紀元[4]。最近引起關注的另一種用于乳腺癌治療的分子靶向藥物是貝伐珠單抗,通過臨床試驗證實了與紫杉醇、卡倍他濱或蒽環類等藥物聯合化療可明顯延長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因此貝伐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化療的方案在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中也或為首先推薦,且不受HER—2表達的影響[5]。
3.3 內分泌治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是腫瘤內分泌治療中研究最成熟最有效的,基本藥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藥、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雌雄激素類和孕激素。
3.4 心理治療:精神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病情的發展和轉歸[6]。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療貫穿于治療全過程,先進的治療手段也未必能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問題是獨立于技術之外的,實施心理治療對于乳腺癌的整體治療有著積極作用,實施心理介入的方法可顯著改善疾病的進展與生存,心理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呵護共同渡過難關,通過主動或被動方法增強抗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殺滅癌細胞或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
總之,乳腺癌化療總原則是正確選擇治療藥物和資料方案,防止治療過度和治療不足,最大限度實現規范化治療、個體化治療,結合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EGFR抑制劑等的聯合應用,化療已在乳腺癌治療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者認為,大劑量化療未能明顯降低復發率,而且存在藥物的致死性毒性及第二腫瘤的發生,因而不提倡使用大劑量化療,而是采取縮短化療之間的時間間隔來增加劑量強度[7]。手術治療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近50年來,手術不斷擴大切除范圍并未增加治愈率現狀,說明對乳腺癌患者必須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方能提高生存率。乳腺癌是實體癌中應用化療最有效的治療腫瘤方法之一,化療在整個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北京協和醫院編著.乳腺疾病診療常規北京:人衛.2012,5:28—57.
[2]林麗珠.腫瘤中西醫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9:155—167.
[3]陰赪宏.乳腺癌.子宮頸癌篩查實用技術手冊北京:人衛.2012,12:60.
[4]秦叔逵;吳一龍:季加孚.中國臨床腫瘤學進展2012北京:人衛2012,9:186—265.
[5]杜光.藥學服務案例解析叢書.腫瘤分冊北京:人衛2013,6:1—15.
[6]張文彭;張寅.腫瘤病人康復手冊北京:人衛2012,12:472—474.
[7]王立兵;孫婷;張靜茹.乳腺癌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11: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