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間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入院時均采取相應的顱內降壓治療,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對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施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結果: 采用Barthel指數(巴塞爾指數)進行評分。治療前,研究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23.42±9.34,參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25.67±8.96;治療后,研究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74.78±6.95,參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51.33±6.38。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出血急性期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急性期;康復護理;肢體功能;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04-01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常發生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嚴重腦部并發癥。腦出血急性期是指非外傷性腦內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常見的致病因素為:高血壓以及腦動脈硬化和顱內血管畸形等。在臨床醫學中腦出血疾病具有起病急驟、病情較為兇險、死亡率高等特點,是比較容易引起中老年病人死亡的疾病之一。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出血已成為一種比較廣泛的急癥重癥,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為腦出血死亡的患者約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因此,對于腦出血急性期疾病我們不僅要關注治療方法,對于護理方法的選擇使用同樣應該引起關注。為探究早期康復護理介入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筆者現選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間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急性期60例患者,護士采用早期康復護理介入對其中的30例患者實施護理,效果顯著,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間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病人的臨床資料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齡在29~75歲間不等,平均年齡為(59.3±7.6)歲;觀察組病人的臨床資料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31~79歲間不等,平均年齡為(59.8±8.7)歲。治療前均進行了MRI或CT診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腦出血急性期,病情包括:顱內血管畸形26例,腦動脈硬化35例,而由其他原因導致的腦出血10例。患者腦出血部位包括:基底節區出血41例、腦橋出血6例、腦葉出血9例、腦室出血2例、小腦出血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采取血壓控制和顱內降壓治療,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施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
康復訓練護理的具體實施方法為:由于患者的病情為腦出血急性期,因此在護理的初期,病人以臥床為主,此時的康復護理以被動為主,護士可以輔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訓練,活動訓練的順序應為先大關節,后小關節,幅度由小及大,循序漸進,以達到有利于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效果。護士在進行按摩時應該輕柔緩慢,防止因用力過度導致患者出現不適癥狀[1]。對與出現腦出血并發癱瘓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相應的康復護理,如病情輕者可每天進行2次翻身和坐起訓練,使患者在床上坐位保持大于半小時,鼓勵他們自己完成進食、穿衣等日常的生活起居。在進行為期一周的康復護理后,護理方法改為訓練患者步行,每天訓練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護士可逐漸增加訓練科目,如鼓勵患者自己進行洗臉、刷牙、吃飯、更衣;當患者基本能走動后,可帶領他們到戶外活動,每天1次,每次訓練不少于1h。患者出院后仍要堅持,正確給以出院指導。
1.3 評價指標:
采用巴塞爾指數指數評分。評分結果為:滿分100分,60分以上者為良;60-40分者為中度功能障礙;40-20分者為重度功能障礙;20分以下者為完全殘疾。巴塞爾指數指數超過40分者康復治療效益最大。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采用t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研究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23.42±9.34,參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25.67±8.96;治療后,研究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74.78±6.95,參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為51.33±6.38。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涉及面很廣,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有較高要求。此外,在腦出血急性期護理時應采取預見性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降低顱內壓,以減少腦出血的病死率。護理人員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對傷口處理、飲食等方面均要引起重視,這樣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本組的60例患者中,醫師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研究組的30例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實施護理干預,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對參照組的30例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護理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Barthel指數評分高達74.78±6.95,遠高于參照組的51.33±6.38,從護理數據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康復護理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
綜上所述,腦出血急性期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通.腦卒中的功能障礙與康復[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57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