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醫結合療法促進剖宮產術后康復的臨床效果。方法:89例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甲組49例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乙組40例患者在甲組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八珍益母膠囊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身體康復情況。結果: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產后平均出血量、子宮切口愈合情況,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婦剖宮產術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對于胃腸功能的早日恢復,子宮收縮情況,減少產后出血,促進切口愈合等方面有顯著療效,有利于提高產婦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中西醫; 剖宮產; 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32-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近年剖宮產術分娩率明顯曾加。但采用剖宮產手術,因術中結合采用麻醉、術中創傷等因素影響,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的并發癥[1]。為了促進產婦剖宮產術后早日康復,本次研究中,給予剖宮產后產婦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分析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分析我院從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89例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年齡為24-45歲,平均年齡為36±1.1歲,初產婦57例,經產婦32例,孕周為38-41周,新生兒平均體重(3125.5±0.9)g,89例產婦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甲組49例,乙組40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處理分析。
1.2 選取標準:
所選取的患者均接受新式剖宮產手術方法,于下腹正中、恥上二橫指處行橫切口,子宮切口選擇子宮下段橫切口處;實施腰硬聯合麻醉[2]。
排除標準:排除妊娠合并慢性胃潰瘍、慢性腸炎、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者;排除合并貧血、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情況;未按照規定用藥以及接受隨訪的患者。
1.3 方法:
89例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甲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于圍術期采用抗生素,頭孢曲松鈉2g靜脈滴注治療,術前0.5h用藥1次。當天術后追加使用一次,分別在術后24、48h增加2.0g給予患者治療;胎膜早破大于24h者可于術后增加采用250mL 0.5%甲硝唑治療,靜脈滴注。乙組在甲組西醫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八珍益母膠囊治療,口服,一次3粒,3次/d。
1.4 觀察指標以及療效判定:
觀察產婦分娩后腸功能恢復情況、下床時間、子宮收縮情況、出血量以及子宮切口愈合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5.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甲組患者治療后,腸鳴音恢復時間、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分別為(19.75±3.16)d、(29.45±4.51)d,產后平均出血量為(129.4±34.3)mL,下床時間為(47.3±1.2)d,乙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分別為(10.54±2.26)d、(17.32±2.28)d,產后平均出血量為(90.1±24.6)mL,下床時間為(27.9±1.1)d,乙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產后平均出血量、宮縮持續時間、子宮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下床時間均明顯少于甲組,時間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手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剖宮產被應用到臨床分娩中,解決胎位不正、巨大兒、妊娠合并癥等分娩問題,保證產婦的順利分娩。且相關臨床研究表明,當前剖宮產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產婦術后的康復問題已成為相當重要的一個問題。術后最為常見的癥狀為腹脹、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出血等情況,如何有效防止術后并發癥情況,是值得臨床思考以及重視的一個問題。剖宮產手術雖然不會直接傷及周圍腸道,但因術前禁食、術中受到麻醉藥物暫時抑制,而導致患者腸蠕動減弱,出現腹脹,影響產婦的正常進食。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術后機體因失血量過多,形成氣血兩虛,影響正常的血運[3]。根據該發病機制,給予患者益氣養血、理氣行滯等治療。八珍益母膠囊為一種中藥制劑,該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生化湯、益母草、八珍湯以及婦產科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補氣養血功效,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產后或流產氣血不足。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八珍益母膠囊涵蓋婦產科多個經典名方和經典用藥。其中八珍湯是中醫的經典名方,具有氣血雙補的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具有對抗機體損害并抗炎的作用;益母草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后葉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功能活血調經、祛淤生新,為婦科經典要藥,常用于產后惡露不盡及淤滯腹痛。現代臨床研究及動物實驗均早已證明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大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子宮緊張度和收縮率。生化湯俗稱“產后第一方”,具有溫通血脈,祛淤通經的作用[4]。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產后平均出血量、子宮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下床時間與甲組相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利于產婦早日恢復排便排氣,減少術后出血量,促進切口早日愈合,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焦黎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療效觀察[J].中醫學報,2012(09).
[2]程平.改良橫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在產科剖宮產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2).
[3]楊懷蘭.宮腔填紗條治療剖宮產出血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0).
[4]劉世英,李增艷,張燕,等.無手術指征初產婦行剖宮產術的原因分析[J].重慶醫學,2014(07):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