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呼吸內科疾病是一種常見疾病,隨著時間推移,醫學條件的進步,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病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簡析呼吸內科疾病的臨床特點,探究治療呼吸內科疾病應該注意的問題,造福更多患者。
關鍵詞:呼吸內科疾病; 臨床特點; 治療; 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51-02
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呼吸內科疾病的患者,與此同時,呼吸內科疾病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而這些新問題也使得呼吸內科疾病的救治工作變得更加棘手。為了更有針對性的對呼吸內科疾病進行救治,首先對呼吸內科疾病的新特點進行分析。
1 對呼吸內科疾病出現的新特點的分析
傳統的呼吸內科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理簡單,醫治也相對簡單,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的惡化,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病率不降反升,并且出現一些新的復雜的特點,給呼吸內科疾病的醫治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1.1 發病時間快: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呼吸內科疾病呈現出發病時間越來越快的特點。使得救治時間大大縮短,尤其是一些突發的新型疾病,留給工作人員研究病理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會出現病理研究清楚之前就錯過了一致的最好時期。而發病時間越來越快,也可能會造成患者就醫之前就錯過了最佳醫治時間。
1.2 發病原理更加復雜:
當代社會,引發呼吸內科疾病的不再僅僅是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一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因素也可能是引發呼吸內科疾病的關鍵因素。2004年8月,陽江市人民醫院接收了12名高燒為主的患者,經醫院診斷這12名患者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經過調查,這些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在同一家沒有衛生執照的游泳館游泳。這也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當代社會呼吸內科的病發原理不再僅僅是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許多社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呼吸內科疾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治的難度。
1.3 更容易復發:
傳統的呼吸內科疾病,是一種簡單的,易治愈的生活疾病,并且不易復發,但是目前環境條件惡化,人類身體的抵抗力變差,呼吸內科系統的疾病更容易反復發作。在工業區,人口密集區域,空氣質量差(霧霾天氣嚴重,空氣含塵量高等)地區,復發率更是高出了普通地區。疾病的重復發作使得病人服用大量的類似的藥物,導致病毒或者是細菌抗藥性增強,甚至會產生變異細菌,而且發病間隔越短,服藥量越大,變異后的細菌越棘手,甚至會衍生出新的類型的疾病,增加了醫治難度。
1.4 并發癥狀增多:
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明顯感受到呼吸內科疾病的并發癥增加許多,并且不局限呼吸系統,使得呼吸系統疾病的醫治更加復雜化。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的常見病,每個人每年恐怕都會感冒幾次,但是如果治療不當的話就會誘發下呼吸道感染,結膜炎、鼻竇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頸淋巴結炎(病原體經過鼻淚管、耳咽管、淋巴組織等周圍組織時產生并發癥),敗血癥,變態反應性疾患。并發癥會嚴重削弱單一治療方式的功效,使得在醫療過程中不得不采用復合式的醫療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國行之有效的復合式醫療手段仍在探究之中。病人只能接受單一的治療方式,而這種治療方式不僅會耽誤大量的時間,還會耗費大量的醫療費用,增加家庭負擔,最重要的是對病人的心理、身體造成痛苦。
2 呼吸內科疾病治療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面對日益復雜的呼吸內科疾病癥狀,為了提高呼吸內科的救治效果,筆者簡單總結一下在治療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2.1 把握病理,對癥下藥:
雖然現在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病時間越來越快,在醫治的黃金救治時間之前把握病理也越來越難,但是醫療人員在醫治之前仍需仔細分析病理,找到病發根源,對癥下藥。有些醫生在患者的癥狀既像A病又像B病的時候,武斷判斷,粗暴醫治,往往會延誤醫治的最佳時間,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的表現。為了能夠及時把握病理,應該做到以下要求:首先醫生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醫德,使得醫生能在對病人負責的態度下準確的把握病發原理;其次,醫院要有良好的設備。良好的醫療設備有利于縮短病人的檢測時間,更加準確的把握病理;最后必要時要進行專家會診,用最專業的團隊做最專業的判斷,挽救病人生命于旦夕。
2.2 定期復診,確保痊愈:
針對呼吸內科疾病易復發的的現狀,應對患者進行定期檢查,直到確保病人完全康復。而復查的內容主要包括:首先,對病人上一階段的治療效果的檢查;其次是檢查患者病情的新情況,看看是是否存在變異病毒或者細菌,一旦發現,及時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從萌芽階段根治,以達到徹底醫治的目的。
2.3 重視對并發癥的防治:
在醫治的過程中,增強對并發癥的防治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針對目前尚沒有效果好,副作用低的復合式療法,在采用單一醫療方式的時候,更要注重對并發癥的防治。如果可以扼殺于萌芽階段是大家都樂于見到的效果。但是患者一旦出現并發癥,應該要及時醫治,不要忽視,對于并發癥較多的患者,分層次的醫治,先醫治癥狀比較輕的,再醫治嚴重的,但在醫治過程中要保證嚴重的并發癥狀不會惡化。在醫治過程中切記貪急貪快,籠統治療。在用藥時更不可能為醫治多種并發癥而大量用藥,造成藥效相互作用,或對患者身體產生危害,或使藥效減弱,得不償失。
2.4 加強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的結合:
臨床醫學和基礎學科是相互作用的學科,加強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的結合,是為了得到更精確地數據、理論支持,不斷驗證治療方法的準確性,從而使廣大醫者對呼吸內科疾病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使呼吸內科疾病的治愈更加精準,把握最佳治療時間。
3 結語
目前我國的呼吸內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之路仍是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醫者深入研究,不斷研發新藥,好藥,確定行之有效的醫療方案,造福廣大患者,那今天筆者拋磚引玉目的也就達到了。
參考文獻
[1]吳小飛.呼吸內科疾病的臨床特定以及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J].2013.12.
[2]錢桂生.為提高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水平而努力[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