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較分析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根據患者意愿將我院近年來收治的90例膽結石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參考組采用常規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參考組(P<0.05),兩組患者2年內復發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切口小、術后并發癥少,患者康復快等優勢,具有顯著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膽結石;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開腹手術;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58-01
膽結石是發病率較高的病癥,與感染、飲食及膽汁停滯等因素有著直接關系,由于膽道系統解剖的特殊性,患者多需手術治療[1]。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患者康復。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在臨床的推廣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在臨床逐漸推廣使用,為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看,筆者對我院近年來收治的90例膽結石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膽結石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1.36±3.99)歲;所有患者均接受體征、臨床癥狀、膽囊功能實驗及肝膽彩超等綜合診斷,確診為膽結石,體溫均>37.5oC,表現為右上腹壓痛、疼痛,合并癥:糖尿病18例,高血壓26例,冠心病1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參考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取石,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腹腔鏡為美國Stryker公司提供的操作系統及顯示系統,全身麻醉,頭高腳低體位,切口取臍窩下緣,長度約為1cm,將氣腹針插入后,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旋轉插入10mm戳殼,分別在右側肋緣下及正中線劍突下置入5mm戳殼及10mm戳殼。解剖膽囊三角,保證膽囊動脈與膽囊管充分顯露,分別將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夾閉間斷,順行將膽囊切除,將膽囊標本取出;4/0可吸收線將膽囊漿肌層及粘膜縫合,將操作器械取出,采用創可貼將各切口拉攏,根據手術具體情況常規留置腹腔引流管。兩組患者手術接受后均常規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進行詳細記錄,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針對并發癥給予相應處理。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隨訪,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參考組手術時間分別為(46.03±23.96)min、(41.74±20.95)min,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43.26±22.67)mL、(20.96±0.63)h、(3.56±0.34)d,參考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79.68±24.11)mL、(36.95±1.51)h、(7.25±1.33)d,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術后出現2例膽道損傷,并發癥發生率為4.4%,參考組術后出現6例切口感染、4例腹腔粘連,并發癥發生率為22.2%,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年隨訪,觀察組出現4例膽結石復發患者,復發率為8.9%,參考組出現5例膽結石復發,復發率為11.1%,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幾年來膽結石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疾病具有病史長、病情進展快、風險高、術后并發癥等特點,因此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有著顯著的臨床價值[2]。傳統開腹切除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結石,術后復發率較低,然而患者機體損傷較大,同時腹腔開放導致術后腹腔感染率較高,因此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推廣使用的手術方法,有效避免了開腹手術對腹腔的干擾,手術切口較小,患者感染發生率較低,同時通過腹腔鏡能夠對患者組織內部結構及器官表面進行觀察,有效減少了創傷的發生[4]。手術中建立二氧化碳氣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臟器之間距離,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參考組(P<0.05),患者術后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具有安全性高、術后患者康復快等優勢,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建堯,蔡秀軍.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79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69-70.
[2]葉劍飛,白宏宇,劉旭峰,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15):75—76.
[3]梁治升,崔清楓.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2):22—23.
[4]譚偉超.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2):112-113.
[5]陳曉泉,龔振斌,鄭志剛,等.小切口膽囊切除術226例臨床應用體會[J].新醫學,2008,9(9):59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