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析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與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間住院治療的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64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64例60歲以上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老年組,另取同期住院60歲以下患者50例作為青年組。兩組患者在保守治療無效時轉為手術治療。結果:64例患者保守治療43例,手術治療19例。治愈41例(64.06%),好轉18例(28.13%),無效2例(3.13%),死亡1例(1.56%),為術中大出血。治療總有效率為92.19%。出現并發癥18例,占28.13%。其中心律失常7例(占10.94%)、心衰5例(占7.81%)、失血性休克4例(占6.25%),肺部感染2例(占3.13%)。結論:對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及時確診,癥狀嚴重、疑有癌變者應早期手術,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關鍵詞:老年患者;消化性潰瘍;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59-01
老年性消化性潰瘍(PUA)是指60歲以上老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與胃酸分泌增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1]。患者臨床癥狀多不典型,且易出現大出血、胃腸穿孔等并發癥,因此致死率極高。臨床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欠佳或癥狀嚴重以及發生癌變者應早期手術治療。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對64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保守和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性25例。年齡60.5~77歲,平均67.75歲。病變部位:十二指腸潰瘍(DUA)26例,其中球部多發潰瘍14例,球前壁潰瘍7例,球后壁潰瘍5例;胃潰瘍(GUA)33例,其中胃內多發潰瘍11例,胃底潰瘍8例,胃體潰瘍6例,胃竇潰瘍5例,胃角潰瘍2例;復合性潰瘍5例。并發癥:消化道出血33例,消化道穿孔21例,幽門梗阻10例。病程20d~1 5年。將64例60歲以上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老年組,另取同期住院60歲以下患者50例作為青年組。兩組患者在保守治療無效時即可轉為手術治療。兩組患者在履性別、年齡、病變部位、病程、治療時間、保守治療和手術治例數等方面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64例入院后均行電子胃鏡檢查,并于胃鏡下在距幽門口附近約3 cm處取胃黏膜常規送檢,行組織切片和快速尿酸酶檢測幽門螺桿菌(HP)感染情況,兩項均陽性則為HP感染[2]。
1.3 臨床癥狀:
患者出現不同程度腹痛、脹痛或隱痛癥狀者53例,無腹痛者11例;自覺反酸、曖氣、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者18例,感覺勞累、倦怠、無力、眩暈12例,嘔血、黑便21例,頭暈目眩、渾身乏力7例,胸悶、氣短及心悸4例。
1.4 伴隨疾病:
消化性潰瘍患者多有一種或多種伴隨疾病,青年組伴有消化道疾病2例,泌尿系統疾病1例,心血管疾病1例。老年組64例患者伴有高血壓 32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1例,膽囊炎等5例,腦血管疾病4例,惡性腫瘤1例;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保守治療,治療1周后仍有出血者,可改為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方法給予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1.5g,2次/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早晚空腹時服用。1個療程為14d,共治療2個療程。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穿孔修補術和胃大部分切除畢Ⅱ式胃空腸吻合術。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抗菌素控制感染。
1.6 療效判定
1.7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所有數據比較均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青年組保守治療57例,手術治療7例,其中實施穿孔修補術5例,胃大部分切除畢胃空腸吻合術2例。治愈54例(84.38%),好轉8例(12.50%),無效2例(3.13%),無死亡病例,無癌前病變病例。老年組保守治療45例,手術治療19例,實施穿孔修補術4例,行胃大部分切除畢Ⅱ式胃空腸吻合術15例。治愈41例(64.06%),好轉18例(28.13%),無效3例(4.69%),死亡2例(1.56%),為術中大出血。治療總有效率為92.19%;胃潰瘍發生癌變者2例(3.13%)。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2.2 并發癥及預后:
青年組出現并發癥6例,其中幽門梗阻3例(占4.69%)、心衰1例(占1.56%)、失血性休克1例(占1.56%),肺部感染1例(占1.56%),心律失常1例(占1.56%)。老年組患者出現并發癥19例,其中心律失常6例(占9.38%)、肺部感染5例(占7.81%)、心衰4例(占6.25%)、失血性休克3例(占4.69%),幽門梗阻1例(占1.56%)。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相比,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內科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之一,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首要原因,其次應用非甾體類藥物、胃酸分泌過多,以及遺傳因素、吸煙、心理因素等亦可導致本病。由于老年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癥狀不典型,易延誤診治,常使潰瘍面增大,出血率增高,且內科療效差,因而再出血及穿孔概率大,進一步增加手術的概率[4]。對老年消化性潰瘍癥狀較輕、出血較少、未出現并發癥者,可選擇保守治療方法,主要以胃酸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為;保守治療無效或發生穿孔者,需及時進行手術,以免加重病情,給患者帶來危險。本研究中,老年組消化性潰瘍伴隨疾病多,并發癥高,治療效果低于青年組,手術病死率亦遠較青壯年為高。概因老年患者消化器官呈現退行性變化有關。
參考文獻
[1]韋善學,楊振二.老年消化性潰瘍300例[J].臨床醫學,2010(2):9-10.
[2]沙美芳.老年消化性潰瘍50例臨床分析.社區醫學雜志,2009,7(24):41-42.
[3]伍運生,陳出新,張嘉.老年消化性潰瘍臨床診斷和治療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