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評價宮環養血顆粒治療經期間出血的臨床效應。方法:采用隨機分組、陽性對照的研究方法。將入選研究的144例按1:1隨機分為治療組72例和對照組72例,對疾病療效、證候療效及愈后復發情況等進行觀察。結果:總顯效率為76.39%,總有效率為93.06%,對照組總顯效率為73.61%,總有效率為91.67%。(P<0.05)。愈后隨訪3個月治療組復發率為9.75%,對照組為26.67%(P<0.05)。結論:宮環養血顆粒治療經期間出血療效滿意。
關鍵詞:宮環養血顆粒;經期間出血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66-02
經間期出血是中醫病名[1],相當于西醫的排卵期出血[2],多見于青春期及育齡期女性。西醫治療本病多采用止血配合激素治療,但其遠期療效不佳且長期服用雌激素容易引起撤離性出血以及其他內分泌紊亂的新問題。而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該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3]。經檢索目前采用中醫藥治療經間期出血的報道中大部均為辨證治療,而采用中成藥進行治療者相對少見。故筆者探索性應用婦科常用此中藥宮環養血顆粒治療該病,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11年3月-2013年3月來自我院門診明確診斷為經間期出血并符合納入標準144例,應用拋硬幣法按1:1的比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72例,平年齡范圍15-45歲,平均年齡為27.28±10.14歲,病程平均為8.26±3.74月;其中病情輕度者33例,中度者28例,重度者11例。對照組72例,平年齡范圍14-45歲,平均年齡為29.71±11.22歲,病程平均為8.19±7.31月;其中病情輕度者34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15例。兩組一般資料及主要病情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經間期出血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七版)[4]和《婦產科疾病診斷與治療》[5]制定:兩次月經中間,大概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現規律的陰道少量出血,出血多持續1-2天,或者數日,但是一般不超過7天;可伴有腰酸軟、少腹脹痛,還可伴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白帶增多,質地透明如雞蛋清,或白帶里面兼夾血絲,其月經周期是基本規律,當基礎體溫升高,出血停止,還可以高相時繼續出血。脾虛證證辯證標準參照《中醫婦科學》[6]和《婦產科疾病診斷標準》相關內容制定。主要癥狀: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淡,質稀;次癥:面色萎黃,神疲體倦,氣短懶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以上主癥必備,次癥具備兩項以上,結合舌象(舌淡苔白)、脈象(細弱)即可診斷。
1.3 治療方法:治療組應用宮環養血顆粒,由湖南安邦制藥有限公司提供,規格:8g/袋。口服,每日2次,每次一袋。于月經干凈后1~3天開始使用,連續應用3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有效病例隨訪3個月經周期。對照組口服雌激素已烯雌酚0.25~0.5nmg/d,排卵前3d開始服用,血止后1~3d停藥,觀察3個月經周期。痊愈者療后隨訪3個月經周期。出血期間要避免同房,不得服用以所試驗病證為主要適應癥的中西藥物及采用針對上述病證的其他治療方法。
1.4 效應評價指標: ①出血情況,陰道流血量評價參照月經失血圖法[7]執行。。②病證主癥: 主要觀察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淡,質稀;次癥:面色萎黃,神疲體倦,氣短懶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及舌脈象。③痊愈患者治療后隨訪3個月經周期出血復發情況。
1.5 療效判斷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婦科疑難病現代中醫診斷與治療》中有關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內容制定臨床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服藥后陰道出血完全停止者。顯效:服藥后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或時間的縮短。有效:服藥后陰道出血癥狀有改善。健脾益氣祛瘀方治療脾氣虛型經間期出血臨床療效觀察。無效:出血量及時間無明顯減少或增加。
1.6 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型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符合正態分布者用組間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檢驗。計數型數據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兩組用藥前后的變化采用x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等級型數據采用各等級頻數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采Wilcoxon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顯效率為76.39%,總有效率為93.06%,對照組總顯效率為73.61%,總有效率為91.67%。兩組間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與結論
有研究經期間出血的主要機理是由于卵泡期雌激素的分泌不足,部分內膜脫落而出現少量陰道流血,當雌孕激素分泌足夠量時則內膜又被修復而止血[8]。西醫治療該病多采用止血藥配合激素野生治療,但是遠期療效不盡人意,且副作用明顯,致使許多患者難以接受。經間期出血在古籍中無專篇記載,對它的描述可見于“月經先期”、“經漏”、“月經過少”、“赤白帶下”等病癥中。中醫為該病的認識較早,且已形成系統理論,臨床將其分為腎虛、濕熱、脾虛、血瘀、肝郁等證,并相互兼夾[9]。有研究認為,脾氣虛的經間期出血病例在臨床較為多見[10],且最后多成氣血兩虛之證。宮環養血顆粒處方是湖南名老中醫昭玲的方子。處方由阿膠、黃芪、黨參、白芍、當歸、茜草、仙鶴草、佛手、續斷等組成,具益氣,養血,止血之功效,與本病的脾氣虛及氣血兩虛的病機相合。
本研究分析表明,治療組與對照組用藥前一般資料如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分析,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病例分布均衡,可比性良好。
對臨床觀察結果的統計學分析表明,兩組治療三個月止血療效相似,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療后及前后差值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應用宮環養血顆粒痊愈后復發率更低,優于應用激素治療(P<0.05.)。綜上,宮環養血顆粒治療經期間出血具有明顯療效,且對脾虛証及其臨床癥狀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藥物,具有愈后復發率等特點。
參考文獻
[1]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96-99.
[2]姚美燕,高月平.中醫藥治療經間期出血臨床研究.吉林中醫藥.2014.4(4):357-359.
[3]甘灝云,李新玥,裴國清.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經間期出血60例療效觀察.中外醫療.2011,34:142-143.
[4]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7,243.
[5]張東城.婦產科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2,416-431.
[6]馬寶璋.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0-81.
[7]馮力民,夏恩蘭,叢捷等.應用月經失血圖評估月經血量[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1):51.
[8]李明州,王彩霞.兩地湯聯合乙烯雌酚治療經間期出血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4(4):236.
[9]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8:98-99.
[10]甘灝云,李新玥,裴國清.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經間期出血60例療效觀察.中外醫療.2011,3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