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總結分析18例復雜股骨干骨折鎖定加壓鋼板(LCP)內固定鋼板折斷原因,預防術后鋼板折斷的措施,促進正確使用LCP內固定,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2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73-01
隨著鎖定加壓鋼板(LCP)的廣泛使用,術后鋼板折斷發生率不斷上升。我們自2011年8月~2013年1月收治了18例LCP治療復雜股骨干骨折術后鋼板折斷的病例,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齡43~80歲,平均56.8歲。致傷原因:道路交通傷6例,高處墜落4例,自行摔傷8例。均為粉碎性骨折,行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伴骨質疏松14例,同時伴有他處骨折的8例。斷板時間距手術時間2~6.9個月,全部病例在鋼板折斷時骨折均未愈合。
2 治療方法
6例行折斷LCP鋼板取出帶鎖髓內針內固定植骨術,10例行折斷LCP鋼板取出動力髁螺釘內固定植骨術,2例行夾板固定非手術治療。
3 結果
18例獲隨訪6~18個月,平均11.2個月。術后14例骨折愈合但髖膝關節功能不同程度損失;2例更改內固定后10個月鋼板再次斷裂,行夾板固定后骨折愈合;2例骨折部分愈合,因心衰死亡。住院天數33~166d,平均54.2d。
4 討論
通過病例分析發現,內固定斷裂是由于骨折不愈合引起的內固定疲勞。LCP使用不當造成骨折部位應力遮擋,使生物固定變成堅強固定,應力過于集中,加之骨折尚未愈合情況下的過度功能鍛煉必會造成鋼板的疲勞斷裂。絕大多數的簡單和粉碎性股骨干骨折能夠通過傳統鋼板或髓內針固定獲得愈合。
我們認為LCP應用于股骨干骨折的適應證為:年輕患者的高能量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的骨質疏松骨折,不能夠通過傳統鋼板或髓內釘等手段獲得愈合的骨折;關節內、關節周圍的粉碎骨折;粉碎性雙髁骨折或任何高度不穩定的骨折。理想的LCP長度取決于2個因素[1]:鋼板的跨度比和鋼板螺釘密度。鋼板跨度比在粉碎性骨折中應>2~3,簡單骨折應>8~9。粉碎性骨折鋼板螺釘密度要<0.5~0.4,簡單骨折要<0.4~0.3,即少于一半的釘孔打入螺釘。鋼板跨度過短或螺釘密度過大可造成骨折固定過于堅強,嚴重的應力遮擋導致骨折不愈合鋼板斷裂[2]。在小范圍內彎曲鋼板可增加鋼板局部的負荷,而在較長范圍內彎曲鋼板可減少鋼板局部負荷,防止鋼板發生疲勞性折斷。因此,當使用橋接原則固定粉碎性骨折時,至少要在骨折區域周圍空出3~4個螺釘孔以獲得較大的應力分散區[3]。LCP為彈性固定,骨折愈合為骨痂愈合即Ⅱ期愈合[4],LCP非堅強固定,這一原理的認識非常重要。
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計劃需要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個性化設計。我們認為定期復查X線片,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決定患者何時下地活動及負重是至關重要的。LCP非堅強固定,尤其是骨質疏松和粉碎性骨折患者嚴禁過早負重。本組病例中有14例術后失控,未按出院醫囑定期復查,全部因為鋼板折斷才來院就診。因此,個性化指導患者術后功能鍛煉在預防術后鋼板折斷中十分重要。
通過對18例LCP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鋼板折斷病例總結,作者發現LCP斷裂是由于骨折不愈合引起的內固定疲勞。在應用LCP中嚴格把握適應證,遵守LCP使用規范,專業的操作技術,個性化指導術后功能鍛煉是預防術后鋼板折斷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Gautiar E,Sommer C.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CP[J].J Injury,2003,34(S2):63-76.
[2]陳志偉,譚揚帆,戴祝,等.鎖定加壓接骨板內固定失敗的原因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9,29(1):77-79.
[3]Tan E,Balogh ZJ.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locked plating[J].Injury,2009,21:683-691.
[4]STRAUSS EJ,Schwarzkopf R,Kummer F,et al.The current status of locked plating: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 [J].J Orthop Trauma,2008,22(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