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臨床對照分析中藥保留灌腸聯合超短波療法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方法:筆者將隨機選取本院婦產科在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間收治的48例確診為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將病例分為聯合組與中藥組,對照分析兩組病例經臨床治療后的輸卵管通暢率及妊娠率。結果:臨床治療后經通水實驗結果顯示:聯合組中痊愈者15例(62.5%)明顯多于中藥組(痊愈10例(41%);治療后12個月內聯合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為70.83%,而中藥組患者妊娠成功率僅為37.5%。結論: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研究證實,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運用聯合療法可有效改善輸卵管阻塞情況,顯著提升患者的妊娠率,臨床治療方便、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中藥保留灌腸;超短波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92-01
長期臨床實踐研究證實,輸卵管阻塞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育齡女性人群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占不孕癥總數的35%。相關文獻資料證實,導致輸卵管阻塞的原因比較多,其中感染炎癥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目前,在因輸卵管阻塞而導致不孕者臨床治療中普遍采用藥物、手術或者通液等治療方案,而隨著臨床治療技術的進步,介入再通療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因輸卵管阻塞而導致不孕癥。本院自2009年開始嘗試將中藥保留灌腸聯合超短波療法應用于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中,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隨機選取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臨床研究對象均選自于本院婦產科在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間收治的48例確診為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所有入選病例均經輸卵管造影診斷為輸卵管梗阻,平均年齡為(28.4±2.5)歲;病例不孕時間為(5.6±0.9)年。在本文臨床研究中根據不同治療方案,采取數字分組法將病例分為聯合組與中藥組(各24例),兩組病例的年齡、不孕時間等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治療方法:
中藥組:本組病例均采用本院研究的中藥進行保留灌腸治療。處方:路路通、莪術、三棱各12 g,赤芍、當歸、丹皮、丹參各15 g;雞血藤、敗醬草、蒲公英各30g。經水濃煎后取60ml備用。在實施灌腸前需要求患者排空大便,將藥液加熱至36℃,將一次性的灌腸管插入患者肛門(深度約14 cm),采用注射器將藥物緩慢注入患者直腸內。保留灌腸治療一般在睡覺前注入,1d/次,在月經干凈后3d后開始,每個經期治療20次,以一個經期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三個療程。
聯合組:本組病例在中藥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超短波治療。患者采取仰臥位,采用DL-C-B超短波治療儀(廣州康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前預熱3 min,然后采取下腹腰骶不對置法進行理療,治療時間一般為30~45min,1次/d,一個療效為10d。
兩組患者均接受3~6療程的治療后,性陰道B超下通水實驗檢測輸卵管疏通情況,并接受12個月隨訪觀察患者妊娠率。
1.3 通水實驗方法:
兩組患者在每2個療程后,在月經干凈5d后接受陰道B超輸卵管通水試驗。再給予通水實驗前30 min給予肌注0.5 mg的阿托品;通液實驗藥液采用30ml的生理鹽水+8萬U的慶大+10 mg地塞米松;插管操作完成后在陰道B超監測下給予推注藥液[2]。
1.4 療效判定標準:
本文臨床治療評估標準均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女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并執行。其中治愈:經臨床治療后在通水實驗中證實患者雙側輸卵管均通暢或者已經妊娠;好轉:經臨床治療后在通水實驗中B超顯示單側輸卵管通暢或者阻塞面積明顯減少;無效:經臨床治療后輸卵管阻塞癥狀與治療前無任何變化。
1.5 統計學分析:
本文臨床研究數據處理分析均采用SPSS11.0軟件,研究中產生的計量資料均采用卡方檢驗,組間對照分析數據具有顯著性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情況:
本文兩組患者在臨床治療后經通水實驗結果顯示:聯合組中痊愈者15例(62.5%)明顯多于中藥組(痊愈10例(41%),詳細統計數據見表1。
3 討論
關于女性不孕的病因比較多,其中輸卵管阻塞是引起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幾年,臨床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病例中生殖道感染病例呈明顯上升趨勢,且出現反復發作現象,臨床采用西藥治療,由于患者的耐藥性比較差而使得臨床療效欠佳,而采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則極易引發宮外孕、術后復發等問題,因此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成為婦科中的難題。
在我國中醫理論中,該病癥多屬于經脈郁阻、濕毒蘊結、氣滯血窟等而致,因此臨床治療機制為活血化癖、清熱解毒[4]。本文臨床研究中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處方中路路通可起到祛濕通絡之功效;莪術、赤芍、丹參、三棱、丹皮等藥可起到攻逐積滯、行血破癖的作用;當歸、雞血藤則可起到通絡、活血、補血等作用;蒲公英、敗醬草等可起到消腫散結、清熱解毒及利濕之功效。諸藥共用具有理氣行滯、清熱解毒、活血化癖、軟堅散結、疏通經絡的作用。在中藥灌腸治療基礎上配合使用超短波治療,其理利用超短波中的高頻電能作用下可實現輸卵管阻塞處的分子、離子進行平行位置振動,并在相互摩擦過程中出現熱效應,這樣有助于擴張患處組織血管病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輸卵管內皮系統的功能,增加病灶組織的鈣離子,減少鉀離子數量以及炎癥滲出,消除病灶組織中的酸中毒,有助于局部炎癥的消散、吸收。本文臨床研究中,聯合組病例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超短波療法,而中醫組則單純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經通水實驗結果顯示聯合組中痊愈者15例(62.5%)明顯多于中藥組(痊愈10例(41%);而治療后12個月內聯合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達到70.83%,而中藥組患者妊娠成功率僅為37.5%。由此可知,聯合療法可有效解決輸卵管阻塞病癥且明顯提升患者妊娠率。
綜上所述,在因輸卵管阻塞而引起的不孕癥治療中運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超短波療法,不僅臨床療效顯著,妊娠率高,而且在治療期間患者耐受性比較好,治療方便,經濟壓力小,對生活、工作無任何影響,筆者建議可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1.
[2]黃玉梅藍美霞葉錦欣,等.中藥聯合超短波理療治療輸卵管阻塞不孕168例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6,9(9):1007-1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藥新藥治療女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276.
[4]唐亞軍.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66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