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方法:將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增加服用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觀察兩組治療有效
率和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并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為73.33%,血液流變學各指標改善情況也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和西醫治療相結合可以明顯降低血糖、減輕尿蛋白和改善微循環,有效控制病情。
關鍵詞: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 中西醫結合; 糖尿病腎病;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93-02
糖尿病是常見內分泌疾病之一,以糖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為主要表現。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微血管病變,因糖代謝紊亂逐漸影響到腎功能,最終發展為腎衰竭,本病具有難治性的特點,是糖尿病常見的致死原因。早期積極治療糖尿病腎病,防止其進展惡化,對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至關重要[1]。我們采用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治療糖尿病腎病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有效控制了病情的發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8月~2013年6月間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1~62歲,平均年齡(55.25±3.25)歲;糖尿病病史5.5~10a,平均為(6.15±2.05)a,糖尿病腎病病史為1.5~5a,平均為(3.25±0.35)a;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50~61歲,平均年齡(54.25±2.25)歲;糖尿病病史7.5~10.5a,平均(8.35±2.35)a,糖尿病腎病病史1~4.8a,平均為(3.15±0.25)a。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此項研究治療,排除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病,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除外,治療前采用過激素治療的患者也不在研究范圍內。2組患者一般資料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①依據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按Mogen的DN分期屬于Ⅲ期(微量蛋白尿期)的患者;②中醫診斷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標準[2]。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腎病常規治療實施治療方案,給予飲食控制,適當限制飲水,適量運動以及一般治療方法等。研究組患者增加服用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治療,方劑組成:黃芪15g、天花粉10g、丹參15g、芡實10g、川芎12g、當歸10g、赤芍10g、益母草15g、生地黃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0g、甘草6g等。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服用,療程2個月。
1.4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 2 h PG)、糖化血紅蛋白( HbAlc)、尿微量白蛋白(UAER)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
1.5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 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正常;有效:上述指標除尿微量白蛋白下降50%外,其他正常;無效:上述指標無變化或加重。
2 結果
2.1 經過2個月的治療后,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占糖尿病患者的35%~40%[3],對腎臟的損害隨著病情的發展而加重,出現持續尿蛋白則病情不可逆轉,進行性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而且近年來患病率越來越高[4],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西醫主要采用控制飲食、適量限制飲水、適量運動、降糖、控制尿蛋白、改善微循環及對癥治療等,對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起到一定的作用。
糖尿病腎病屬于中醫學“消渴”并發 “水腫”、“尿濁”范疇[5],消渴病腎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6]。由于消渴病遷延日久或治不得法, 加之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等多種病因而使病漸進深入臟腑氣血,瘀血濁毒內生,而致臟腑功能受損。脾腎兩虛為本,瘀血濁毒內阻為標。故補腎益氣、滋陰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腎病發生和進展的關鍵。本方劑中黃芪、天花粉益氣養陰利水;山茱萸、枸杞子補腎養陰;丹參、當歸、益母草解毒祛瘀、疏通腎絡。現代藥理學研究黃芪、丹參、生地黃都具有降低血糖作用,黃芪還能減少尿蛋白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諸藥合用可利于保護腎功能,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糖,促進恢復健康。
本研究結果表明,自擬滋陰化瘀消濁湯與飲食、運動、西醫藥物等治療相結合可以明顯降低血糖、減輕尿蛋白、改善微循環和保護腎功能,治療效果優于采用一般治療的對照組,統計學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值得臨床探討應用,使之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宏平.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7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5):3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6.
[3]馮海靈.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40例[J].河南中醫,2011,31(4):389—390.
[4]潘素芬,武寶玉,陳建文,等.糖尿病腎病與微循環[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8,6(4):210—203.
[5]胡瑞景.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40例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2010,30(10):1008—1009.
[6]左衛娟,宋貝貝,李開,等.川芎防治糖尿病腎病配伍探析[J].中醫學報,2012,27(2):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