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總結跟腱斷裂患者的術前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的經驗。方法通過對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跟腱縫合引導器微創治療新鮮跟腱斷裂患者32例總結,提出跟腱斷裂患者護理的重點問題及術后康復要點。結果:獲得隨訪的所有病人切口愈合良好,腓腸神經支配區皮膚感覺正常,無深靜脈血栓發生。采用美國足與踝關節協會(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優良率為96.8%。結論:手術前后給予及時、合理的護理及康復指導對術后康復非常重要。
關鍵詞:跟腱斷裂;護理;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13-02
跟腱斷裂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保守治療跟腱再斷裂的發生率高,開放手術治療可保證跟腱的修復質量,降低再斷裂發生率,但切口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0%~20%[1]。經皮修復切口并發癥少,但常有跟腱再斷裂、跟腱延長等并發癥[2]。2012年1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跟腱縫合引導器微創治療新鮮跟腱斷裂患者3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38.5歲。均為新鮮跟腱斷裂患者,其中開放性損傷2例,閉合性損傷30例。26例為運動時受傷;6例為意外事件中受傷。術前拍攝踝關節正側位X線片以排除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為6h~8d。
1.2 手術方法:接到通知送患者入手術室前在病房靜滴二代頭孢類抗生素一次,術中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沿跟腱斷端偏內側向近端切開皮膚1.5~2.0cm,切開皮下組織及深筋膜,采用跟腱縫合引導器縫合斷裂的跟腱,術中踝關節跖屈的程度是根據麻醉狀態下對側跟腱的緊張度決定,術后使用可調節踝部固定支具,予踝跖屈30°固定。
1.3 結果:1年隨訪采用美國足與踝關節協會(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分;AOFAS平均得分為96分(88~100分),優良率為96.8%,隨訪的所有病人切口愈合良好,腓腸神經支配區皮膚感覺正常,無深靜脈血栓發生,均恢復傷前工作與活動,恢復時間平均為10周(5~20周)。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患者患病后容易產生緊張甚至恐懼情緒,護理人員多巡視病房,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向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評估其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減輕不良情緒,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而提高療效。
2.2 皮膚護理:
做好足部皮膚的護理對于預防術后切口感染有重要意義。手術前2~3d,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泡腳,每日2次,每次30min。泡腳后修剪趾甲,并用毛刷蘸肥皂水刷足趾及踝部,備皮的范圍從膝關節到足尖,用電動剃毛刀備皮,避免刮破皮膚。術晨術部用75%酒精消毒無菌巾包扎。
2.3 術前準備:術前向患者講解各項治療的目的,鼓勵患者在床上練習排大小便。對于吸煙的患者從入院開始行禁煙宣教,使其了解吸煙對術口愈合的影響。術前晚為緩解患者緊張情緒,促進睡眠,予王不留行籽貼耳穴,常用的穴位有心、神門、交感,術前禁食12h,禁飲水4h。
3 術后護理
3.1 患肢護理:患肢在手術室已用下肢踝關節可調節支具固定,呈跖屈30°,術后回到病房后,予梯形墊枕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靜脈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注意觀察患肢的足趾活動、血運、感覺等。
3.2 切口護理:術后保持切口敷料干潔,如有滲出需及時報告醫生更換敷料。患者如主訴切口有劇烈疼痛、麻木等感覺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并密切觀察。切口一般2周拆線。
3.3 扶拐護理:鼓勵患者傷口穩定后可以下床活動,術后第一次下床需有護理人員在場,教會患者正確安全的使用使用拐杖,指導患者先在床邊站立1分鐘后,無頭暈、頭痛不適才開始行走,調節拐杖的高度以距腋下10厘米為宜,行走時用雙上肢用力撐拐,不能用腋部撐拐,防止壓迫臂叢神經,患肢不能負重。使患者掌握扶拐技巧。
3.4 飲食護理:根據麻醉方式術后4h~6h可進食清淡、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魚、瘦肉、蛋類、豆制品等,避免油膩、辛辣、生冷的食物。術后臥床易發生便秘,多食粗纖維食物,如燕麥、蔬菜、水果。行腹部按摩,以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
4 術后康復指導
術后護理的康復指導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有著重要作用。向患者解釋各項治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如超聲波物理治療、肌力練習、行走練習等,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鍛煉。
4.1 麻醉過后指導患者行跖趾關節活動。24小時后在床上練習患肢屈伸趾間關節活動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每天做8~10組,每組20~25次,以利血液和淋巴回流及預防肌肉萎縮。術后患肢予踝關節可調節支具固定,呈跖屈30°,以使腓腸肌及跟腱處于松弛狀態,起到保護作用。
4.2 術后3周將下肢踝關節可調節支具調至踝跖屈15°~20°固定,在床上可以去除支具練習膝關節活動,踝關節的活動背伸小于90度。下床時需戴支具使用雙拐,防止跟腱再次受傷。4周后可以用溫水泡腳,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并開始足踏在皮球上來回滾動,行滾球練習,以鍛煉踝部功能。
4.3 術后6周跟腱愈合較好,扶拐部分負重有利于功能恢復[3]。可以去除支具,持拐部分承重著地行走。隨著踝關節背伸范圍的改善,術后8周開始提踵練習,逐步脫離拐杖。
4.4 3個月后腱組織逐漸牢固,可以練習走路,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開始由慢走過度至快走,慢跑過度到快跑,最后到能跳躍,此時期需防止意外摔倒致跟腱再斷裂。
4.5 6個月后無限制活動,運動員可以逐漸恢復專業訓練。
5 小結
跟腱縫合引導器微創治療新鮮跟腱斷裂,手術切口明顯縮短(1.5~2cm),對跟腱及周圍組織血運破壞小,術后切口瘢痕小。手術前后及時給予合理的護理及康復指導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對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術后早日康復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Movin T,Ryberg A,McBride DJ,et al.Acute rupture of the achilles tendon[J].FootAnkle Clin,2005,10:331-356.
[2]平安松,顧潔夫,徐振華.跟腱斷裂修復術后的并發癥[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4,6:513.
[3]商曉軍,朱亞平,韋兆祥.閉合性跟腱斷裂微創腱皮縫合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18:1371-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