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總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的護理經驗。方法: 通過對86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搶救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發現病情變化時處理越及時,效果越好。結論: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準確的搶救護理措施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肺心病;搶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28-01
慢性肺源性心臟?。ê喎Q肺心?。┘毙约又仄诙嘤珊粑栏腥菊T發,主要表現為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肺性腦病等并發癥,病死率高[1]。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l0月收治5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能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進行救治及護理,從而緩解及控制病情,避免死亡,收到良好效果?,F將搶救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1例病例均符合我國1997年修訂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均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齡55-75歲,平均60歲。臨床診斷:心功能Ⅱ級11例,心功能Ⅲ級27例,心功能Ⅳ級13例?;A疾??;慢支肺氣腫39例,慢性支氣管感染12例。住院15-30天35例,一個月以上16例。
2 搶救及護理方法
2.1 觀察病情變化:對住院患者,密切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淺促、紫紺時判斷患者存在呼衰;當患者表現心悸、胸悶、氣喘、紫紺 ,評估患者有心衰有跡象。當患者心律加快,呼吸困難及紫紺進一步加重,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少尿者,此時評估患者合并有心衰[2]。
2.2 搶救方法:暢通呼吸道,改善缺氧,盡可能將患者安置于危重病監護病房,進行心電、呼吸、血壓等監護,詳細做好護理紀錄。調整體位,予坐位或半臥位,正確使用氧氣吸入,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同時注意安慰患者使其安靜。
3 結果
搶救處理時間越早,病情恢復就越快,搶救效果越好:51例中26例半小時內發現病情變化,經搶救處理后半小時內病情持續穩定,顯效約56%;21例1小時內發現病情變化,經搶救處理后24小時內病情基本穩定,顯效約35%;4例10小時以上發現病情變化,經搶救處理后48小時內仍需密切觀察病情,顯效約9%。
4 護理體會
4.1 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護理措施正確有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發生于老年人,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并發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心衰最常見原因,由于體弱患者感染時癥狀可能不典型,體溫不一定很高甚至不升高,僅僅表現食欲不振、倦怠等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發現并判斷病情變化,掌握第一時間的應急處理能力,如給予患者安全感,改變體位以減少靜脈回流,緩解組織的缺氧,并進行心電監護和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精心給予護理及心理安慰,減輕患者各種痛苦。
4.2 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生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數癥狀復雜,病情兇險且容易突然發生變化等特點。嚴重時甚至可出現猝死。因此,在臨床搶救這類患者時必須抓住3個關鍵時間[3]:①及早發現病情危重是第一個關鍵時間。②及時處理搶救危重期患者是第二個關鍵時間。③當患者意識清楚后,能逐漸穩定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穩定,飲食及二便達到正常標準者,為第三個關鍵時間。
4.3 嚴密觀察用藥過程中的病情變化,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和給藥途徑、速度,注意用藥后的療效和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①對臨床常用的強心劑靜脈注射應緩慢,在注射的同時要觀察患者心率及節律的變化。②使用利尿劑后需準確記錄尿量,因這些藥物有擴張靜脈作用,須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壓的發生。③使用血管擴張劑硝普鈉等時開始應緩慢,在監測血壓下隨血壓進行調整輸液速度,預防血壓過低。若使用硝普鈉時應注意避光以免影響療效。④氨茶堿加入葡萄糖液稀釋后緩慢推注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但用藥時須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心律失常。對老年、肝腎功能減退者應遵醫囑減量使用。⑤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后,能減低周圍血管阻力,減少回心量和解除支氣管痙攣,用藥后須注意患者有無應激性潰瘍等不良反應。⑥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時,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闡明應用無創通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颊呷∽换虬肱P位(頭高30℃以上,注意氣道的通暢);仔細選擇感覺舒適的面罩;檢查呼吸機是否運轉正常,調整呼吸機:選擇正確的呼吸模式,調整參數,連接氧氣,將氧流量調節在5L/分左右,將面罩固定在面部,并使患者感覺舒適,連接呼吸機協助呼吸[4]。
4.4 飲食護理:(1)向患者講明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注意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水產品,以改善患者營養狀況。(2)鼓勵其自口腔進食,保證熱量供給,進食時采取坐位及半臥位,注意避免嗆咳導致窒息。(3)浮腫明顯、尿少的病人,應限制鈉的攝入量。
總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搶救成功取決于掌握病情、爭取搶救時間、給予正確的搶救措施及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004-1018.
[2]施新娟,曹允芳等.缺氧量化評分表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11):829-831.
[3]潘榮巧.從季節和時辰變化的陰陽消長規律談肺心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7(8):469.
[4]王煥華.老年性肺心病80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