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及疾病模式的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ê喎Q慢性病)已經成為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老年人口醫療需求水平高,參與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能力低,在醫療資源相對稀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對老年慢性病進行健康管理、改變其認知和行為方式,對實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意義重大。
關鍵詞:老年人; 慢性??; 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314-02
1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現狀
高齡化社會中,最使人憂慮的問題是高齡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問題,特別是那些獨居的高齡老人,高齡老年婦女的生活照料問題會更加突出。第一,老年性常見病多發病迅速增加,老年化與慢性病相交叉,使得慢性疾病持續天數更長,健康危險因素的增加和危險性強度增加。第二,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生活能力逐步下降,加上老年慢性病許多都是終身疾病,需要終身用藥。老年慢性病患者只是在疾病的急性期進行住院治療,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家中進行疾病的自我治療和管理治療,效果無法評定病情變化,缺乏有效的監測,容易導致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老年人生命。第三,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生理機能衰退以及慢性疾病的終身用藥所帶來的經濟負擔等都會給患者心理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影響情緒變化,加重病情惡性循環。此外,老年慢性病患者缺少適度的體能活動,對疾病以及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不等懼怕進行體能適度的活動,也會對疾病產生不良影響。第四,社會關注不夠,專業性老年醫療服務機構匱乏。全國還沒有建立老年病防治基金會,沒有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高齡老人的照料、護理的資源匱乏,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窄,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比較低。國家缺乏合理的醫療費用籌措的機制,對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治療資金投入少,個人負擔重,這種情況是很不適應高齡化社會發展的需求的。
2 對策和建議
2.1 端正醫療保障理念,增加面向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投入。老年人是一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步入老年后,,老年人經濟收入下降,在社會上處于不利的地位,成為新型弱勢群體,是最需要醫療保障服務的人群。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是每一個老年人應得的權利。應該本著“公正”、“公平”的理念,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增加面向老年人的醫療衛生資金投入,真正實現老有所醫。
2.2 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家庭治療護理干預,開展和建立隨訪登記制度,了解病情變化,幫助患者對病情監測、用藥、療效作出評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認知能力及對并發癥的預防能力;給予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疏導干預,了解產生復雜心理的原因,找出癥結,耐心引導,鼓勵老年人學會隨遇而安,凡事都要開心;干預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改變其不良飲食習慣,合理膳食,鼓勵老年人進行有效的室內外體能活動,增加體內新鮮氧氣吸入,改變良好的心情,增強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3 建立和完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加強老年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盡快建立全國性的老年慢性病防治基金,制定控制老年慢性病發展,加強老年衛生保健服務的近期和中遠期的規劃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建議國家要加強對老年慢性病防治的管理和監督;開展對老年慢性病的研究;建立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機構,提高一級醫院人員的業務素質;改善基礎醫療機構單位的設施、設備條件,擴大服務的范圍;加強老年人自我保健和老年慢性病預防的宣傳工作。
2.4 提高醫療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保持基金正常運行。老年人醫療消費的迅速增加,給醫療保險基金造成空前壓力,基金收支平衡成為當前醫療保險事業的重要任務。首先,擴大醫療保險參加人群覆蓋面,降低基金征繳比率,擴大基金積累,加強醫療保險基金彈性運營,提高基金抗風險能力,減少浪費。其次,科學的制定醫療保險繳費率,加大醫療保險基金征繳力度,確?;鸬轿?,使醫療保險基金良性運行。
2.5 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險補充機制,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醫療需求。建立以勞動部門的醫療保險為主、以社會多層次商業醫療保險為補充的保障機制,彌補老年人醫療開支上的不足,緩解老年人患病后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經濟壓力。開展商業性醫療保險,能夠為經濟條件較好,負擔得起醫療費用的老年人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老年人群體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有限,這從經濟上制約了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滿足,從老年群體的醫療需求出發進行醫療保險的制度設計,是解決好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瓶頸制約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仇雨臨.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挑戰及對策思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2]張日文,吳榮華.南海平洲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譜及其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和行為干預[J].臨床醫學工程,2009年2月第16卷第2期.
[3]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3.
[4]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6年度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Z].2007年10期
[5]姜向群.老年社會保障制度———歷史與變革[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癡呆癥:老齡化招來第四大健康殺手[N].科學時報,2006-03-23.
[7]國家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6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Z]
[8]周俊安,洪旺全.深圳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9]白雅敏,周敏茹.全國慢病社區綜合防治示范點基本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06,7(13):51—52.
[10]卓凱星.社區衛生服務培訓教材[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4-9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