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對護士層級管理進行利用,可以對護理服務質量進行提高。方法:對護士層級管理的模式進行建立,并對各層級護士的考核及年度培訓計劃進行制定,量化的護士進行考核,促使護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還能對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提高。結果:在護士層級管理實施后,病人的滿意度明顯的有所提高。結論:實施護士層級管理,可以對護士隊伍整體的結構進行優化,對護理管理質量進行提高,有利于促進護理學科的建設。
關鍵詞:護士層級管理;護理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316-01
質量和數量也有很高的要求,故而,對于護理管理而言,現如今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使護理質量有所保證以及如何合理的對護理人員進行配置。同時,在實施層級管理時,要和本醫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樣才能對護理服務質量進行提高當下,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細化和拓展護理工作的范疇及護理人員的,進而使病人的滿意度有所提高。
1 建立護士層級管理模式
1.1 對層級管理模式的組織架構進行建立:
在護理管理的組織結構中,要對護理管理委員會進行建立,同時還要在科研管理委員會和護士培訓中對培訓和規范化護士層級小組進行建立,擔當組長和組員的護士長需要具備豐富的考核和臨床培訓的經驗以及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他們負責對各層級護士專業技術能力的核心要求和考核評定的標準進行制定,并根據相符合的管理規范來開展分層選拔、考核、審核及培訓等工作。
1.2 合理的對護士層級進行設置:
各臨床科室要以“能力優先,利于個人的發展,利于工作,利于團隊建設”為原則,再按照護士的實際表現合理的對護士層級進行設置,這樣護理人員的梯隊才能真正地形成,才能對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和不同病人的需要進行滿足,進而護理質量才能得到保證。各層級的護士在資質構成方面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具體如下:
1.2.1 助理護士(N級):護理專業的大專、中專的畢業生同時也沒有護士執業證;
1.2.2 第一階段的初級責任護士(N1級):從事一年以上助理護士工作并有護士執業證,同時還要能基本的對常用急救技術、護理基礎理論及各種護理操作的規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在上級護士的帶領下對常見的護理問題進行解決;
1.2.3 第二階段的初級責任護士(N2級):在臨床工作方面,中專要滿5年、大專要滿3年、本科要滿2年,護士層級培訓的小組在科室綜合考評后進行審核后的合格者;要能對常用急救技術、護理基礎理論及各種護理操作的規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對常見的護理問題進行解決;
1.2.4 高級責任護士(N3級):護士層級培訓的小組在科室綜合考評后進行審核后的合格的護師或主管護師;要能熟練的對常用急救技術、護理基礎理論及各種護理操作的規程有所掌握,并且可以獨立準確對本專業的護理問題進行判斷、處理和評估,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對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并組織實施。
1.3 動員全員:
對護士層級管理的體制知識進行學習,對護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目的和意義以及新的人員配置進行講解,同時對管理科室的相應措施進行制定,這樣臨床護理人員才能對層級護士的崗位職責及任職資格進行明確,把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確定好,進而對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激發。
1.4 培訓和考核
1.4.1 對培訓和考核的計劃進行制定:
各科室的護士長在建立層級管理模式后,以各專科的特點為基礎,根據??茖蛹壞芰Φ暮诵囊蠛妥o士層級設置對各層級護士的培訓和考核的計劃進行制定并實施。各科護士要進行分組分項,由專人對培訓進行負責,對于培訓而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利用示教、專題講課等形式。
1.4.2 對培訓和考核的手冊進行制定:
在實施護士層級管理一段時間后,對分層培訓和考核的經驗進行總結,進而對培訓和考核的手冊進行制定,考評記錄護士的操作能力、理論水平、撰寫護理報告的能力、管理病區業務的能力、教學能力及績效考核,在每個季度的初始發給護士,護士按照自己的層級對培訓內容和考核結果如實的進行記錄,在季度末對護理部進行報告,由培訓和規范化護士層級小組進行綜合檢查并進行考評,表揚成績優異者。
1.4.3 考核的方式和結果:
按照崗位職責、考核計劃,護士長每月考核高級責任護士,對于高級責任護士而言,他們對護士長負全責,并負責對下級護士的工作進行安排以及考核其的培訓內容,這樣就可形成一個從護士長到高級責任護士到初級責任護士到助理護士的模式。把考核結果分為差(小于85分)、中等(85-90分)、良好(91-95分)和優秀(大于95分)四個等級,若出現一次差或兩次中等則把降級使用納入考慮,若三次均是優秀則作為優秀護士的評選條件。這樣可以促進競爭機制的形成,并使護士隊伍整體的結構得到優化。
1.5 不同工作權限和待遇的給予:
進行層級管理后,高級責任護士在討論疑難病例、護理教學、護理查房、二線值班等中有效的把技術支持、技術指導作用發揮出來,同時還讓他們擔當科里的急救物品管理員、病歷質控員、帶教組長等。在待遇方面,以責任風險、技術含量、勞動強度等為原則,綜合量化地進行考核,不同護士層級的薪酬是有不同的比例系數的。
2 應用效果
2.1 醫護、護患關系更加密切:
層級管理實施后,護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較高評價,滿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責任護士由于對病人的情況十分熟悉,這樣就能有效及時的和主管醫生進行交流,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也有了參考依據。
2.2 護理質量有所提高:
層級管理實施后,護士能比較了解病人,動態的對病人的病情、檢查結果及治療的變化進行掌握,對病人的需求進行滿足,連續的整體的對病人進行護理。下級護士在高級責任護士的帶領下及時準確的對病人的問題、解決方案和效果進行記錄,同時還形成了三級業務管理系統,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得到了完善,管理力度也有所加大。
2.3 增強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
護士不再是機械的對醫囑進行執行,而是有預見的、有目的的實施護理,如責任護士要主動熱情地迎接病人,詳細的對入院須知、病區環境進行介紹并把入院評估做好,促進病人信任感的增加,同時還要每天細心的對病人的情況進行關注,有針對性的把問題及時解決好,防止工作出現盲目性。
參考文獻
[1]張莉.護理人員分層級使用的現狀與發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6(6):355-356.
[2]張洪君,駱金鎧.分級管理模式下主管護士能力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5):60-61.
[3]王妮,文鋒華,張玉梅等.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中的實踐[J].當代醫學,2008(30:105-106.
[4]汪元鳳.陳秀云.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下),2013(9):2612-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