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24-01
腦卒中后抑郁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最新的研究發現其涉及免疫系統的復雜變化[1]。那么康復訓練能否通過免疫通路介導促進機體全面改變呢。
1 材料
鼠齡l2~15月清潔級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320±30)g。由中國醫科大學動物中心提供。
2 實驗方法
2.1 腦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改良:大鼠用10%水合氯醛按3ml/kg腹腔麻醉,固定大鼠,頸正中脫毛酒精消毒,后沿正中剖開,模型組及訓練組結扎頸總動脈,之后縫合。假手術組也做頸正中切口后縫合。術后連用3天注射青霉素(4萬單位)防感染。腦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復合制備:局灶性腦缺血大鼠清醒后要放入小鼠籠內單獨的養殖16天,在術后1周相繼給予7天的中度隨機的應激處理。應激因素包括:電擊腳底,夾尾,熱刺激,搖晃,禁止飲食等。以上刺激一天一至兩種隨機抽選。以達到復合制備出腦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動物分組將40只動物按隨即數字表分為4組,每組10只。模型組術后單籠,其余每籠5只飼養。
2.2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組造腦卒中抑郁模后第5天后置于滾筒式圓主形網狀儀及平衡棒上訓練大鼠抓握、旋轉、平衡及行走能力。滾筒式網狀訓練器為長95cm,直徑55cm的圓形網狀儀器,中間分為2部分,可同時訓練2只動物,底座一端有一手搖把柄,可按5r/min進行手搖轉動訓練,可訓練大鼠的行走、旋轉、抓握等功能;平衡棒為長165cm,寬2.5cm的方木棒,距離地面6.5cm高度,大鼠行走其上,主要評估及訓練平衡功能。為了達到訓練強度,保證每天每個大鼠至少訓練30分鐘。
2.3 行為學測試
2.3.1 蔗糖水試驗 進行蔗糖水試驗之前,應該在慢性應激前以及第6天、13天禁水,測定斷水24h后能飲用l%蔗糖溶液的量為了觀測大鼠的快感反應。
2.3.2 曠野試驗所用敞箱是立柱體,四壁黑色,地等面積劃分25塊,水平得分以動物穿越地面方塊數(四爪跨入)為準,垂直得分以直立次數(兩前肢離地1cm以上)為準,慢性刺激7天,14天后每只動物進行1次室內隔音測定(每次3min)。曠野試驗的水平活動刊物儀看出大鼠活動性;垂直活動可觀測大鼠興趣多少。
2.3.3 檢測方法:試驗結束后,所有動物均采用斷尾采血,離心后,TNF一a,IL-2均采用對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三組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法。
3 結果
4 討論
腦卒中不僅有神經系統損傷[1]而且存在一定的免疫應答,產生了大量炎性細胞因子[2]。有大量研究表明一些細胞因子如TNF一a,IL-2,IL-6,IL-8和IL一10在腦損傷中保護和神經毒性雙重作用[3],但其在腦卒中后抑郁中變化規律仍有待進一步探討。現筆者通過觀察改良的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觀察探討TNF一a,康復訓練是否可以通過可降低血清IL一2、TNF-a水平,抑制腦卒中后抑郁的炎癥反應,保護腦神經細胞呢,我們的研究發現康復訓練可以通過減少卒中后抑郁鼠的免疫系統中的炎性因子過多聚集。腦卒中后發生后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炎性細胞聚集,釋放大量炎性因子[4],而IL一2、TNF—a作為早期炎癥因子之一顯著升高。本結果提示康復訓練可能通過減輕卒中后抑郁大鼠腦炎癥反應,有效地減輕神經元的損傷,從而起到治療作用。早期康復訓練不僅能促進動物肢體運動功能和心血管適應性的改善[5],也促進腦損傷后的大腦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情緒,免疫體統。
參考文獻
[1] 路微波,胡永善,吳毅,等.康復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7):622-624.
[2] 韋俐,周鵬,袁志誠.急性顱腦損傷后血清TNF-a和IL—l8的含量變化及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13(2):51—54.
[3] 俞凡,宿英英.重癥卒中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動態變化的研究中國腦血管病雜志[J].2004,l:125—126.
[4] 楊巧蓮,朱宇,張淑琴,等.腦梗死患者血清IL一6含量動態變化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雜志,2000,17:9l一93.
[5] 鄭敏宇,何頌華,張麗朵,等.全身炎癥反應綜臺征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l(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