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甲氨蝶呤聯合不同劑量潑尼松初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8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43例,A組患者給予小劑量的潑尼松聯合甲氨蝶呤進行治療,B組給予中等劑量的潑尼松聯合甲氨蝶呤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關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VAS、關節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惡化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期間,A組有8例(18.6%)發生不良反應,B組有19例(44.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聯合應用甲氨蝶呤和小劑量潑尼松,不僅療效顯著,而且可減少胃腸道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甲氨蝶呤;潑尼松;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9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70-01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目前關于該病的病因還未完全明確,其具有易復發、病程長、發病率高的特點,發病后會給病人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潑尼松和甲氨蝶呤是臨床治療RA的常用藥物,為探討甲氨蝶呤聯合潑尼松的最佳劑量,本研究對8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分別應用了不同劑量的潑尼松,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與治療指南》[2]中的RA診斷標準。男53例,女33例,年齡在22~59歲之間,平均(43.2±10.1)歲,患病時間在4個月~11年之間,平均(4.8±3.9)年。關節功能分級:Ⅰ級49例,Ⅱ級23例,Ⅲ級14例。所有患者均為初始治療。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甲氨蝶呤(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205)聯合小劑量潑尼松(黑龍江哈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010)。甲氨蝶呤,劑量為每周10-15mg;潑尼松,7.5-15.0mg/d,均為口服給藥。B組:甲氨蝶呤聯合中等劑量潑尼松。甲氨蝶呤,劑量為每周10-15mg;潑尼松,30mg/d,均為口服給藥。在治療初期,兩組患者均口服非甾體抗生素,用藥10~14d,待關節癥狀有所改善后,可逐漸減少潑尼松用量,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12周。
1.3 療效評價:
采用5級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關節功能情況,分為很好(1分)、良好(2分)、一般(3分)、差(4分)、很差(5分)。應用VAS法(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疼痛程度。
臨床療效:VAS、關節功能改善程度分別達到30%和20%以上者,為改善;VAS、關節功能改善程度未達到30%和20%者,為不變;VAS、關節功能評分有增加者,為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與B組治療前的VAS、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關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VAS、關節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2。
治療后,A組病情改善32例(74.4%)、不變11例(25.6%)、惡化0例(0.0%);B組改善33例(76.7%)、不變8例(18.6%)、惡化2例(4.7%),兩組患者的改善率、惡化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期間,A組有8例(18.6%)發生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7例,精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1例;B組有19例(44.2%),其中胃腸道反應15例,精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2例,呼吸系統反應1例。A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在0.3~0.5%之間[3]。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最早應用GC(糖皮質激素)是在1948年,GC被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以來,雖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但若對其應用時間、應用劑量把握不當,就可能引發各種不良反應。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為聯合應用小劑量GC治療RA,能夠獲得與中等劑量、大劑量用藥相同的效果,并且還能有效減少副反應發生[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關節功能評分比較(X±s,分)
在本次研究中,應用小劑量潑尼松的A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程度、關節功能評分與應用中等劑量潑尼松的B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治療改善率、惡化率比較,也無明顯差異(P>0.05);但A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這表明甲氨蝶呤聯合小劑量潑尼松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與聯合大劑量潑尼松的療效相當,并且還能有效減少胃腸道反應發生,提高用藥依從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趙凌.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聯合小劑量潑尼松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3(16):24-25.
[2] 林恒釗.柳氮磺吡啶聯合甲氨蝶呤及小劑量潑尼松治療類風濕關節炎42例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2,18(7):932-934.
[3] 楊璐.類風濕關節炎達標治療中甲氨蝶呤聯合潑尼松的價值[D].鄭州大學,2013.
[4] 游運輝,劉詩晴,鄧紅香等.小劑量潑尼松聯合甲氨蝶呤及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6):76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