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及應對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間住院部及門診收治的患者的血、尿、便、痰、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及各種分泌物的微生物培養資料,觀察分析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及分布結構,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期間共收到9072份微生物培養標本,其中不合格標本913例,不合格率為10.1%。不合格標本的分布情況:不合格率占首位的痰標本,所占比例為56.8%;其次是尿標本,所占比例是14.9%;第三位為便標本,占13%;第四位為血標本,占8.0%;然后是分泌物標本,占3.9%;其他標本占3.3%。不合格的原因為:標本的采集方法不規范,采樣時無菌觀念差,標本存放時間過長等情況。結論:在臨床微生物培養的過程中,應強化微生物的質檢控制,重視相關專業知識培訓,確保微生物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準確性,推進各合作人員的合作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
關鍵詞: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29-01
臨床微生物培養是醫學檢驗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診斷疾病及指導臨床治療方面的意義重大[1]。臨床微生物培養可按時間劃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幾個階段,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影響因素最多,而且其涉及的科室部門接觸人員廣泛,往往較難控制,為此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首要任務即為嚴格控制微生物檢驗分析前的質量問題[2]。本院對2013年1月~2013年12月間住院部及門診收治的患者的血、尿、便、痰、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及各種分泌物的微生物培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探究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及應對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間住院部及門診收治的患者的血、尿、便、痰、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及各種分泌物的微生物培養資料,共收到9072份微生物培養標本。
1.2 方法:
對每天的血、尿、便、痰、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及各種分泌物的微生物培養資料進行統計,進一步統計出微生物合格標本每年的不合格標本數量及分布情況,回顧性分析不合格標本出現的原因及分布的情況。
1.3 統計方法: 對不合格標本的分布情況的統計用構成比來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微生物培養的不合格率:
研究期間共收到9072份微生物培養標本,其中不合格標本913例,不合格率為10.1%。
2.2 臨床微生物培養的不合格標本的分布情況: 不合格標本的分布情況:不合格率占首位的痰標本,所占比例為56.8%;其次是尿標本,所占比例是14.9%;第三位為便標本,占13%;第四位為血標本,占8.0%;然后是分泌物標本,占3.9%;其他標本占3.3%,詳見表1。
表1 不合格標本的分布情況
3 討論
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1)對患者留取標本是給予的監督教育管理欠缺,患者不能正確留取標本;(2)醫務工作者本身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掌握不牢靠,無法正確指導患者留取標本或在采集標本時不能掌握準確關鍵的操作步驟;(3)醫務工作者宣教力度不夠,未能引起患者及家屬對正確留取標本的重視;(4)雖然醫務人員工作已到位,但限于患者或家屬自身文化程度及合作能力,無法配合正確采取標本[3]。
按照不合格標本分布情況逐一分析其原因如下:(1)痰培養標本在留取過程中極易被口咽部的細菌污染,致使培養的真實性發生改變。所以在痰培養標本在留取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口咽部細菌的污染以確保痰培養獲得真實結果。(2)尿液細菌培養標本在留取過程中易收到會陰部雜菌的污染,由于其對于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意義重大,為此應重視尿標本留取中污染的問題,避免污染雜菌的尿培養結果對臨床產生誤導,延誤患者病情。(3)大便細菌培養標本在留取過程中,也應注意留取方式。(4)血液及其他穿刺液體,采集是要注意操作技巧,及操作過程中所涉及的器械的無菌性。(5)有些分泌物在留標本時也容易受到污染,臨床上應避免該種情況的發生[4]。
針對以上問題,臨床醫護人員應從一下幾方面應對:(1)建立分析前質量體系,標本送檢前先對其質量進行評估,制定驗收標準及拒收原則。(2)強化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要求其按質量要求進行操作,避免質量偏差的出現。(3)優化工作流程,確保培養標本及時送檢,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死亡造成結果的準確性降低。(4)加強各科室人員的合作與溝通,及時正確溝通降低微生物檢驗的不合格標本,減少標本的分析誤差[1]。
參考文獻
[1] 楊秀云. 微生物培養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5:1933.
[2] 尹秀云,陳建魁,曾利軍,于農,宋世平,左向華,金欣,王淼. 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特點及解決對策[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20:2499-2501.
[3] 韓淑娥,孟芝君.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培養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 山西醫藥雜志,2013,12:1433-1434.
[4] 黎七綺,張莉萍. 微生物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03: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