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宮腔鏡在婦科臨床診療中的效果。方法:從在本院采用宮腔鏡進行手術的患者中選取一百四十人作為實驗對象,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從而確定所有的患者都適合做宮腔鏡手術,而且手術時間的確定也并不一定要在月經結束后的兩周內,應當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確定不同的手術時間。結果: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都很適合宮腔鏡手術,在術后的隨機走訪過程中發現患者手術結束后的恢復都比較好,僅有兩名的月經量比較少,但仍屬于正常現象。結論:將宮腔鏡用于婦科臨床診療上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快速康復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應當加以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 婦科臨床; 診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32-02
1 臨床資料
從在本院二零一0年一月份到二零一三年一月份三年期間采用宮腔鏡進行手術的患者中選取一百四十人作為實驗對象,年齡為二十到六十歲之間,在一百四十例患者中,有二十例已經絕經,所有的患者以前都沒有做過腹部的手術。患者在手術進行之前的檢查結果顯示,一百四十例患者中有四十例是子宮肌瘤,數量平均是四到五個不等;卵巢囊腫的也有八例;子宮內膜增殖和子宮不全縱膈的都有十六例。
2 方法
在手術開始前,先要對采用宮腔鏡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內容有對于肝功能、腎功能、心肺功能的檢查以及血尿方面的檢查,對于已經超過一定年齡的患者,一般是超過五十歲的患者,不僅要進行以上檢查,還要再做一個心臟部位的彩超。通過以上的檢查,從而確定所有的患者都適合做宮腔鏡手術,而且手術時間的確定也并不一定要在月經結束后的兩周內,應當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確定不同的手術時間。患者如果是子宮內膜出現了問題,需要對其進行切除,這時候就應當服用一些藥物促進子宮的萎縮,一般在手術進行前的一到兩個月就開始服用。手術過程中,患者要仰臥,在手術進行前的麻醉階段一般采用插管的方式進行麻醉,并且要依次消毒患者的腹部和陰部,防止感染。宮腔鏡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一般對于二氧化碳的壓力選擇和葡萄糖這種介質的濃度選擇都是很有講究,手術進行中,要將宮腔鏡置于患者的宮腔中,先要對宮腔進行清洗,然后觀察子宮的具體情況,例如厚度等,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對不同的患者選用不同的切刀,一般是三毫米到四毫米的切割深度,這時候要防止因為宮腔內壁的粘連導致患者今后無法正常生育的情況的出現,并且要防止各種出血現象,時刻觀察子宮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后的護理康復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讓其服用一些抗生素和促進凝血的藥物,以防止其術后感染和促進康復,此時如果有感染發炎的現象,例如出現了盆腔炎,可以對其進行相應的,例如短波這種理療措施。
3 結果 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都很適合宮腔鏡手術,手術所用的平均時間為六十分鐘,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經過計算平均為二十二毫升,手術結束后陰道部位會發生出血和排出液體的現象,一般持續發生十七點五天,在手術結束后基本上在三天之內就可以自主排便排氣、下地行走,進行簡單的生活生產活動,在術后的隨機走訪過程中發現患者手術結束后的恢復都比較好,僅有兩名的月經量比較少,但仍屬于正常的月經量范圍內并且二者沒有其他的不舒服。
4 討論
宮腔鏡在婦科臨床診療上的診療效果非常好,對于子宮異常出血這一疾病,醫務工作人員往往因傳統的診斷方法,例如B超,觀察效果局限,很容易因為無法全方位觀測而不能及時地查出病因,宮腔鏡就可以深入到宮腔內部,及時準確直觀的觀測到宮腔內部發生的異樣情況,也可以通過回聲對宮腔內存在的異物進行觀測和定位,這種治療的出血量相比傳統的診療手段是非常少的,而且不會對子宮全部進行切除,并發癥或者后遺癥等不良癥狀的出現幾率也是非常小的,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巍.宮腔鏡聯合射頻消融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J]. 現代醫院,2009(07)
[2] 王利伶.聯合用藥治療宮外孕20例[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1)
[3] 王利伶.淺談腹式子宮切除術常見并發癥的防治[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24)
[4] 鄒燕紅,任家武.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副反應及并發癥研究進展[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3)
[5] 劉玉芹,謝云霞.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后并發癥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2011(06)
[6] 鄭杰,夏恩蘭. B超監護宮腔鏡手術術后泌尿系統狀況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 2007(05)
[7] 王東林,劉金朝.血管栓塞治療子宮肌瘤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J]. 中原醫刊,2005(13)
[8] 楊娜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類型對妊娠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0(10)
[9] 劉茗敏,程忠平.微創技術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J]. 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1(02)
[10] 劉彥,張惜陰.上海市14所醫院近10年婦科內鏡手術并發癥的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