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胰腺炎引起頑固性呃逆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發頑固性呃逆者28例作為臨床資料,所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1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常規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針灸穴位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統計,并總結治療經驗。結果: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腺炎引起的頑固性呃逆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小的影響,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針灸穴位注射起效快,副作用少,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針灸穴位注射; 胰腺炎; 頑固性呃逆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53-01
呃逆(hiccup)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膈肌和肋間肌等輔助呼吸肌不自主的間歇性收縮運動,致使空氣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內,同時伴有聲帶閉合產生一種短促奇特的聲音[1]。呃逆持續時間不等,數分鐘至數日均有。若持續時間在48小時以上不緩解,則稱之為頑固性呃逆[2]。急性胰腺炎引起腹膜炎侵犯膈肌,造成膈肌痙攣,呃逆頻作。呃逆使病人非常不舒服 ,嚴重影響病人的休息和睡眠,是臨床常見而治療比較棘手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對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間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發頑固性呃逆者,分別給予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和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針灸穴位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間在我院肝膽外科和急診科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發頑固性呃逆者28例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45歲,28例患者住院期間出現呃逆,持續時間在48小時以上不緩解,符合頑固性呃逆診斷標準。按照院的先后順序將 28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l4例。觀察組男 9 例、女 5 例 ;年齡 21 ~42歲,平均(29.8 ±8.0 ) 歲;患者的病程3~5天。對照組男8例、女6例;年齡23 ~45歲,平均(32±6.7 )歲,患者的病程4~6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在本次研究活動中,采用氯丙嗪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用法用量為:采用肌注的方式,給予患者氯丙嗪25mg/次,1次/d,連續使用3天。
1.2.2 觀察組: 在本次研究活動中,在予氯丙嗪治療的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加用針灸穴位治療。具體的方法:取穴:膻中,足三里,內關,翳風,合谷,胃俞,膈俞。操作方法:針刺膻中 、內關 、翳風 、合谷 ,其中胃俞 、膈俞輪留取穴 ,留針30min,15min行針1次,足三里采用針灸并用的方法,連灸3壯。針灸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3天。
1.3 觀察指標: 在28例患者接受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統計。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中的有關標準制定[3]。
治愈:呃逆癥狀消失一周內未復發者;
好轉:呃逆次數明顯減少,發作程度明顯減輕;
無效:呃逆癥狀未減輕,發作次數及發作程度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
治愈加好轉為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需要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應的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33,P<0.05)。
3 體會與討論
胰腺炎引起頑固性呃逆,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飲食和說話,發作頻繁者甚至影響患者呼吸,危機生命。我院對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間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發頑固性呃逆者,分別給予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和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針灸穴位治療。對照組單用氯丙嗪鎮靜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57%,效果不理想。觀察組采用在氯丙嗪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取得滿意療效。膻中穴是八會穴之一氣會 ,具有和胃降逆行氣之功效 ,為治療呃逆之要穴。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之合穴 ,也是強壯身體之要穴,可溫經培元 ,健脾和胃 ,疏風祛濕 ,中陽足 ,脾運健 ,氣血運行通暢 ,胃氣得以和降 ,瘀血痰濕無以化生 ,則呃逆自止 。內關穴既是心包經絡穴 ,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三焦經相通 ,亦為八脈交會穴 ,通陰維脈 ,而陰維脈與沖脈會合于胃 、心 、胸處 ,能補益以上三經之氣血 ,具有寬胸理氣、寧心安神、和胃止呃之功,。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之穴 ,為治療呃逆的經驗穴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可鎮靜止痛 ,通經活經 ,清熱解表 。背俞穴胃俞 、膈俞可理氣寬胸 ,活血通脈 。諸穴合用 ,共奏清胃肅肺 、降逆止呃之功 。值得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周波,王伊莞.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6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8):603.
[2] 林子玲,周小軍,王莉麗,等.針刺治療頑固性呃逆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7):186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