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護理管理;質量;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11-01
隨著國家衛生事業的深化改革和不斷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實際需求和價值觀念的變化,護理質量管理也面臨著挑戰,而目前醫療服務具有復雜性、多變性、需求性強、高風險等特點,面對這類人群,護理管理者如何做好護理管理與質量控制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索[1]。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護理質量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醫護人員的服務觀念陳舊:在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年代,病人要住院還要找熟人才能住進醫院。多年來形成的病人有求于醫生、護士的觀念根深蒂固,醫院提供怎樣的服務病人都接受,病人提要求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醫護人員處于主動地位,很少考慮病人的感受,只注重操作和質量,對于病人的心理需求根本就不予考慮,沒有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
1.2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門診是接納低學歷高年齡護士的地方,這是歷屆院領導的做法。有的護士在臨床上工作到一定年齡不能勝任時,就會安排到門診工作。有的護士是由醫院自己培養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較差,也留在了門診部。觀念保守、服務意識差,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及進取精神都比有學歷的護士差,使得門診部護士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1.3 護理質量檢查流于形式: 以前醫院護理部及科室的季查、月查往往流于形式,因為考核方式采用“事后查”,考核時多采用對照質量標準或根據省、市指定的檢查內容進行評定,護理病歷質量即根據護士的記錄評定護理效果和病歷質量,護士把考核視為“負擔”,考核時搞突擊,應付檢查,補寫記錄,編寫護理計劃,使護理計劃、護理問題、護理措施、護理小結、健康教育等缺乏真實性,考評結果不能客觀反映護理質量和實際的效果,患者沒有真正從檢查中受益。
1.4 護理管理制度落實輕:
隨著醫學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患者的權益意識不斷覺醒,自主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希望參與醫護過程,發表自己的看法,希望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健康問題,而不是完全由醫護人員說了算[2,3]。由于對患者自身權益的認識差異,護患間存在不少“供需”分歧,例如:在對患者“發藥到口”,有部分患者要求將藥放下自己服,不需要護士監督,為了執行“發藥到口”制度,護士常常命令患者立即服藥,造成管理行為與患者個體需求之間的沖突。護士實施管理措施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按制度的標準進行實施,否則將被批評、扣分,致使護理人員為執行管理和制度而忽視患者的心理感受,導致護患關系緊張。而患者作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化的人,有著不同的心理、生理需求,自身疾病、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決定了不同患者的多種不同需求,而我們的管理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未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影響了“為患者服務”的實效。
2 改進措施
2.1 做好人的管理:
護士長自身的管理 作為護士長,首先要作風民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要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學會換位思考,要從護士的角度考慮問題;廣泛聽取護理人員的意見,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其次護士長在平時工作中抓實事,專心本職。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干好自己的事,二是不干護士能干的事,除非護士不能干,可以幫干。因為如果護士長整天忙于具體治療、護理,根本沒有精力做管理,而且時間一長,護士就會認為護士長是應該頂班的,最終導致管理工作很被動。
2.2 安全管理創新:
實施“互促”管理,醫生、護士之間相互發現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及時補救。建立護理工作缺陷登記本,護理人員對本班發現的護理缺陷、隱患應及時糾正,如急救物品、藥品,治療物品等需要經常補充、維修、完善;服務態度應端正,不與患者發生糾紛等;護理質量方面配錯藥、打錯針、輸液反應、過敏反應等需進行記錄,并追究當事人責任。對本班未完成的工作應向下一班護理人員做認真交班,并提示應重點注意的問題。制定護理安全日是為了提醒大家注意護理安全,把每月第一個星期一定為護理安全日,這一天讓每一位護理人員回顧一個月里的工作有哪些失誤、不足,從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工作。
2.3 細化并規范護理過程管理:
護士長負責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工作中每個人、每個班次、每個環節都按要求、按標準去做。把好“五關”即醫囑關、查對關、交接關、護理文件書寫關、特殊檢查治療關。對傾向性問題做到“三預”,即預見、預查、預防。平時注意將給藥、抽血和壓瘡問題作為臨床護理風險防范的重點,因為這3類工作是臨床護理中最為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分別占12.5%、11.1%和9.7%,占全年護理風險事件總數的33.3%[4]。加強護理文件的書寫管理,特別要檢查危重病人、特殊病人的護理記錄是否完善,護理措施是否到位。制定《專科護理記錄書寫規范》,規范專科護理觀察的重點、范圍和記錄的頻次。
2.4 確立護理質量考核標準,量化考核細則:
我們根據醫院專科質量管理目標要求,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針對各個班次的工作程序,認真討論確立考核標準,量化考核細則,改進了過去相對不太合理的制度,保證檢查客觀、真實、公正。
3 小結
多少年來,通過我們不斷查找質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訂整改措施如:建立專科質量管理體系,細化各項考核內容,理順服務環節等,使婦產科的各項專科指標有了顯著的提高,急救器材完好率達100%,消毒隔離合格率達100%,服務態度滿意率達98%,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幾乎為零。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的永恒主題,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與健康,關系到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臨床工作中我們體會到作為一名管理者,應積極發揮質量控制、指導、協調和監督作用,做好服務中各環節的管理,增強護士的質量意識。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滿足服務對象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落實,促進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紀文英,鄭愛英,黃澤泓.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主動預防醫療糾紛[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20-921.
[2] 陳京立.21世紀的臨床護理管理者[J]. 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04-205.
[3] 張偉杰.淺談現代護理管理[J].中國醫藥學刊,2008,(7):35-37.
[4] 周昌菊,丁娟,嚴謹,等.現代婦產科護理模式,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