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輸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而安全輸血可以讓患者轉危為安,耽擱時間或者操作不當可能會危及生命,也是命懸一線之間。當代,輸血安全也成為了對醫療機構考核指標的一項關鍵內容,近年來輸血醫學也備受人們的關注重視。在輸血過程中護士進行優質護理干預非常的有必要,具體看以下介紹。
關鍵詞:安全輸血; 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32-02
安全輸血指輸血不僅能達到預期和應有的治療效果, 也能避免由于輸血不當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甚至發生的并發癥[1],將血液錯誤地輸給患者(輸血錯誤)是最嚴重的輸血危險[2]。一般而言,輸血安全包括:輸血相關的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發熱反應、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在輸血過程中,要求護士嚴格執行輸血優質護理工作制度,認真負責的完成,現報道如下:
1 國家相關輸血政策法規
在1998年為了滿足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同時有力的保障用血者身體健康與安全保證輸血者,而制定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衛生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相繼制定了《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與《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管理辦法》等[3]。這也標志著我國臨床用血工作有法可依,有了法律保障。做為輸血的一線人員,護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就要求護士人員對于我國的輸血的政策法規應該十分的熟悉,以便在工作中能夠游刃有余。輸血的優質護理對于病人來說很有意義,病人通過血液維持生命,進行護理干預才能讓護士意識到安全輸血的重要性,能提高治療的有效性。
2 安全輸血中優質護理干預方法
2.1 輸血前的準備:為了能更好的安全輸血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也尤為重要,護士首先要了解到病人的病情細節(輸血史、疾病的診斷、傳染史、過敏史、妊娠史、有無休克、肝腎衰竭等)、輸注的血液類型、輸血的目的等情況要一并掌握,這些能夠幫助護士心理有數再去合理的安排輸注的時間、順序、速度及考慮輸血中潛在危險。同時護理應該注意運用心理護理,在輸液前與病人、家屬進行交流,講解輸血的注意事項、過程、讓病人能放松心情的予以配合。讓他們覺得輸血不可怕,增強輸血的信心,也講清楚輸血的不良反應、并發癥,讓病人、家屬心理上有所準備。一般來說,全血和紅細胞的儲存溫度為4~6℃,若是未能及時輸注,只能在4℃冰箱內保存24h;紅細胞內不能加任何藥品,否則會發生凝集、凝固、溶血[4]。雙方也要按要求簽定《輸血治療同意書》。
2.2 采血相關報道,輸血失誤10%是由于護士采樣不當,52%由于血樣收集和管理。護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標本前,應該認真負責的查對,檢查病人在輸血前是否已進行傳染病檢測,醫生是否已履行告之義務,才能準確、無誤采集患者的血樣(如病人在輸液時必須應選另外部位,以保證交叉配血標本質量)。需要注意,不能同時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標本避免發生混淆。抽血完畢,應記錄采血時間,并將標本盡快送輸血科或血庫。
2.3 取血:護士接到取血通知以后將通知者姓名與通知時間做好記錄,在及時到輸血科(或血庫)取血,與輸血科(或血庫)醫務人員進行核對交叉配血單、輸血科(或血庫)的登記、血袋標簽等,) 要對血液質量進行嚴格檢查。確認沒有問題之后,簽名并且對取血時間做好登記,以備查驗。
2.4輸血及輸血過程中的護理:護士在取回血液后,應盡快輸注。通常情況下,在室溫下放置30分鐘即可輸注,選擇較為粗大的靜脈穿刺;再次與醫囑進行核對確定無誤。輸注前需反復顛倒血袋數次,使紅細胞與添加劑充分混合,必要時在輸注過程中輕搖血袋使紅細胞懸起,以防止產生越輸越慢的現象,在血液輸完時可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血袋,避免不浪費血袋內的余血;嚴格掌握輸注時間,先慢后快,開始15分鐘宜慢,在沒有出現的不良反應后依據病情調節速度。輸注時間一般不超過4h。護士要嚴格、認真履行“三查八對”程序,即查血的質量、血的有效期、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對床號、姓名、血袋號、住院號、血型、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血液種類和劑量一一核對。所以輸血前必須由兩名醫護人員再一次仔細核對有關信息,特別是對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認真核實(如果病人處于意識障礙、昏迷、必須反復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輸血,并記錄核對和輸血護士的姓名及輸注時間,以備查驗。在輸血過程中要注意經常詢問病人有無異常感覺,以盡早發現異常情況,通過交流安撫可以消除病人對輸血的緊張和害怕。
2.5 輸血后的心理護理:輸血完成后護士要對病人進行詢問與交流,在心理上去安撫病人,對于輸血引起的異常情況等盡早發現,也幫助病人對輸血的正確有所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整個的輸血過程完畢護士要連同血袋及不良反應回報單一同送輸血科(或血庫),以備查驗。
2.6 輸血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護理: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有,溶血反應、發熱反應、過敏反應、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等;一般而言,病人出現寒戰、氣促、腰背痛、發熱、頭痛、呼吸困難、進針部位疼痛、皮膚瘙癢等是常見的癥狀[5]。護士在輸血時應一絲不茍跟蹤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做到有備無患,盡可能做到早發現第一時間加以處理,若發現病人有以上癥狀,應立即報告,暫停輸血,保持靜脈通路,同時做好各項搶救前準備;也盡快報告輸血科(或血庫),對輸血反應的原因加以調查。
3 結論
輸血在醫療手段中是比較特殊的,從發展到成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也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血液系統疾病治療、創傷急救、器官移植、腫瘤大劑量化療等大型手術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上可知,加強輸血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對輸血護理技術嚴格按照操作程序,不但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輸血護理質量,也能使得病人、醫院、和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對安全輸血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干預很有價值,值得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銳,馬鄭萍,陳進凡,等.輸血護理記錄單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1,18(17):76-78.
[2] 黃飛俠,方曉蕾.安全輸血的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0):142-143.
[3] 陳淑芬.淺談輸血安全與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4):111-112.
[4] 唐守紅.輸血安全與成分輸血的臨床應用及注意要點[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8):124,封3.
[5] 鄧麗麗,劉雪君.輸血安全護理單的臨床應用體會[J].全科護理,2011,09(10):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