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34-01
截癱是由于脊椎骨折或脊髓損傷引起受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括約肌功能完全或不完全喪失,因此多數病人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同時也增加了病人、家庭以及社會的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通過我科對20例截癱病人的康復訓練和護理總結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20例截癱病人,其中17例,女3例,平均年齡40歲。
2 急性期的康復訓練
2.1 良肢位的訓練:患者臥床時應注意保持肢體處理功能位置,護理人員一定要教會病人及家屬肢體的正確擺放方法。
2.2 關節被運動的訓練:要早期康復介入,進行關節被動運動訓練,每日至少活動1-2次/天,護士根據病人的病情指導家屬為患者各關節在各軸向活動約15-20次即可,主要是防止關節攣縮和畸形的發生。
2.3 體位變換的現象:截癱病人自己變換體位非常困難,因此,我們護士要勤觀察勤翻身。一般每2小時翻身1次,防止壓瘡的形成。
2.4 早期坐位的訓練:因為脊髓損傷后,脊椎穩定性良好的患者,應在傷后或術后1周左右,開始進行坐位的訓練,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鐘,循序漸進的訓練,以后逐漸增加到2小時,剛開始將床頭搖起30度,如無不良反應,則每天將床頭升高15度,一直到90度,并維持訓練,一般情況從平臥位到直立位需1周的適應時間,適應時間長短與操作的平面是相聯系的。
2.5 站立位的訓練: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坐位訓練后,如果沒體位性低血太不良應,即可考慮進行站立位的訓練,訓練時一定要保持脊柱的穩定性,可以站起立床,從傾斜20度,角度開始漸增,8周后達到90度,如果病人有頭暈、惡心,應將病人的起立床的高度加以調整,以病人耐受為宜。
3 截癱病人的康復護理
3.1 心理護理:截癱病一旦得知自己的病情,心情十分沮喪,甚至有輕生的想法,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談,有強烈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成為一個殘廢人,是家庭的累贅,社會的負擔,甚至有的患者拒絕進食和治療,常有自殺傾向,自己無法接受和面對現實,作為護理人員應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多關心、鼓勵病人,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現狀,倘然面對現實,并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3.2 皮膚護理:截癱病人由于截癱平面以下的感覺喪失,神經營養功能差,極易發生 褥 瘡,因此,每1-2小時翻身一次,特別是骶尾部,踝部,肩胛部,枕部等骨突出的部位,易發生褥瘡如發現皮膚發紅,可用濕熱毛巾或50%酒粗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和清潔避免膠布,塑料布,糞便等直接接觸皮膚,對有大便失禁的患者,可使用中間帶洞的套床、床架,可有效的預防褥 瘡的發生,多鼓勵病人自己定時按摩受壓皮膚。練習自己搬動下肢進行翻身,抬起臀部,以減少局部受壓。
3.3 泌尿系統的護理: 截癱后,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腦及低級中樞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亂喪失,表現為尿潴留。當膀胱內尿液積蓄,壓力增高時,尿液便會自行溢出,患者不能控制,而且膀胱內殘留尿液多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這時要對病人進行排尿訓練,導尿時要定時放尿,排空膀胱,維持膀胱的容積。撤除導尿管后,要定時按摩膀胱,控制排尿。可由到重從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直至膀胱內尿液全部排出。
3.4 便秘的護理:指導病人飲食品種搭配合理,多食粗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多吃香蕉、蜂蜜,多飲水,訓練定時排便,每日定時做肛門按摩刺激肛門括約反射性引起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
3.5 安全的護理,由于病人截癱引起皮膚感覺喪失行動不便,平時不但要防止燙傷,跌倒等意外傷害,不應注意預防病人自傷或自殺等情況的發生。 在無人護理時,多種用具要方便病人拿取。物品放置應牢穩。告誡病人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
3.6 功能訓練的護理:由于截癱病人運動功能喪失,易發生肌肉萎縮,關節強直或屈曲攣縮,足下垂等。因此我們要讓截癱肢體保持功能位,比如使用軟枕或支墊,經常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并根據康復的要求及病人的情況 、興趣,逐漸加大訓練強度,增強股肉力量和神經系統的協調訓練,鍛煉病人不依靠陪護,獨立完成翻身、穿脫衣、褲鞋、襪和自己使用大小便器等。
3.7 康復指導,幫助病人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如:輪椅、拐杖、電動車等,積極鼓勵病人選擇適合手操作的工作,如:打字、寫作、手工編織等工作,同時做些簡單的買菜、打掃衛生等力所能及的事,使之從心理上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做到身殘而志不殘,對社會有用的人。
通過盡早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訓練和護理,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性,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及運動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