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產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護理對策。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發生產褥感染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產婦發生產褥感染的發病因素包括會陰切口、剖宮產、盆腔、陰道炎性疾病、胎膜早破以及產后出血等,因此對相關因素進行及早的研究和預防,才能保障產婦分娩和產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結論:對產褥感染的患者要有針對性地為其制定正確的臥位和進食,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突發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診治,特殊情況下使用抗生素,全力做好消毒工作,才能為產褥感染患者提供應有的保障。
關鍵詞:產褥感染;高危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38-01
產婦分娩后的產褥期間,其生殖道的局部以及全身發生感染的幾率較大,容易導致病原體的入侵,據統計感染發病率在2%~6%之間,而且存在發病又急又快,死亡率高的危險。革蘭陽性菌、真菌等這些微生物使得對產褥感染的檢查必須通過病原體的檢驗,而如果發生感染,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才是防治的有效途徑。本研究選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發生產褥感染后接受治療和護理的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具體的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發生產褥感染的50例患者,年齡在22歲~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2歲,當中初產婦有38例,經產婦有12例。出現胎膜早破的有9例,細菌感染和產后出血的均有8例,其余的在分娩過程中采用剖宮產和會陰切口,其中有2例出現產后營養不良,產前患有肝炎的有3例,胎盤殘留的有2例,排除合并嚴重內外科疾病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措施,首先密切關注患者起居飲食和作息情況,幫助患者進行心理調節,指導其進行相關的產前護理,掌握分娩的先兆和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方式,避免在分娩前后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和緊張。患者在進入產房時護理人員要進行單獨的健康教育,解釋出現疼痛的原因和狀況,指導患者在宮縮的間歇期間如何調養和進食,保障營養和體力,同時注意安撫患者,緩解緊張情緒。產后的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視,保障患者以兼備熱量、維生素、蛋白等流食為主,營養的充足才能保證早日康復,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能夠有效避免發生便秘的情況。指導產婦哺乳的正確姿勢和方法,同時讓產婦密切關注新生兒的一舉一動,在哭聲和大小便方面進行詳細的指導,為產婦詳細介紹育兒方式。如果患者出現了會陰水腫,護理人員可以用50%濃度的硫酸鎂進行濕敷,同時采用紅外線治療儀進行理療,每次治療時間為半小時,每天治療2次[1]。如果患者是會陰切口,那么采用PP溶液為患者進行擦洗,每天擦洗2次,并指導患者大小便后及時進行清洗,必須保證會陰的清潔。在體位的選擇上,要以半坐臥位為標準,使炎癥的發生局限在盆腔部位,同時在進行下床活動時還有利于惡露的排除,降低子宮炎發生的幾率,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和脈搏等情況,嚴格分娩過程中的無菌操作,關注患者的情況,對突發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及時的處理。如果患者出現了高熱情況,要及時采用酒精擦浴對其進行物理降溫,再用三氯新為患者進行口腔等部位的清潔殺菌護理,在局部涂抹氯霉素針劑。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的構成,P<0.05表示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知,產婦發生產褥感染的發病因素包括會陰切口、剖宮產、盆腔、陰道等炎性疾病、胎膜早破以及產后出血等,因此對相關因素進行及早的研究和預防,才能保障產婦分娩和產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工作要求和滿意度也越來越高,因此,健康教育成了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婦在心理、產道、產力等方面的因素都會對其分娩過程產生影響,因此對于護理工作的可控性以及預防性的重視[2],才能保障產婦分娩和產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于已經發生產褥感染的患者,必須對其臥位、飲食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要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患者的突發病情做出及時有效的判斷,必要情況下采用抗生素處理,做好消毒工作,這些都能為產褥感染患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冷海霞.產褥感染的臨床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注意事項[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09):45-46.
[2] 劉建春.產褥感染120例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2(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