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金秀瑤族自治縣孕產婦的艾滋病流行現狀與高危行為狀況及動態,為制定相關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據。方法:根據《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的要求,將金秀瑤族自治縣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縣人民醫院桐木分院設置為哨點監測單位,對在2006-2012年期間到這三個醫院就診的孕產婦采集血清樣本,進行免費的艾滋病病毒抗體和梅毒抗體進行檢查,在2009-2012年期間除了對檢查對象進行滋病病毒抗體和梅毒抗體的檢查外,還進行丙肝抗體檢測和艾滋病知曉情況調查,并對監測對象進行相關血清檢測結果和調查問卷結果分析。結果:在2006-2012年期間,金秀瑤族自治縣的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比率分別為1.37%0、.57%、0.72%、0%、0%、0.24%、0%,梅毒抗體的陽性比率分別為2.05%、0.38%、0.72%、0.57%、0.38%、0.48%、0.48%,2009年-2012年的丙肝抗體呈陽性的比率分別為0.29%、0%、0%、0%,調查問卷知曉率分別為70.98%、77.82%、82.32%、83.74%。結論:經過大力宣傳艾滋病相關知識后,金秀瑤族自治縣艾滋病的發病率已經在逐年降低,公眾對艾滋病的知曉率在提高,使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有效進展。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49-01
艾滋病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傳染病之一,是由于人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1]。2000年金秀瑤族自治縣出現了第一例外縣報本縣的艾滋病患者,2001年出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死亡,之后政府及相關人員開始對金秀瑤族自治縣的艾滋病感染情況逐漸重視,并對高危人群進行流行病學疫情監測[2]。2004年在金秀瑤族自治縣發現1例經母嬰傳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說明艾滋病疫情正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母嬰傳播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途徑[3],為了了解金秀瑤族自治縣孕產婦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情況,自2006年至2012年對金秀瑤族自治縣設立哨點監測點,對孕產婦的艾滋病感染情況進行監測,現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分別對2006年至2012年特定月份到金秀瑤族自治縣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縣人民醫院桐木分院就診的孕產婦進行血清檢測。2006-2012年期間進行血液檢查的孕產婦人數分別是292人、524人、228人、348人、266人、413人、412人。
1.2 方法:
把金秀瑤族自治縣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縣人民醫院桐木分院設定為哨點監測點,對2006-2012年期間特定月份在這三家醫院就診的孕產婦采集血清樣本進行檢測。首先填寫孕產婦監測登記表:包括監測地點、采血時間、出生年、常住戶口所在地、本次懷孕時間、生育次數、高危行為史(是否吸毒、是否有償供血、是否去過外地打工或經商、是否患過性病及丈夫是否有以上高危行為),其次對填寫過檢測登記表的孕產婦采取靜脈抽血3-5mL,分離血清在-20℃中保存,然后對采集的血清樣本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和梅毒抗體檢測。首先進行艾滋病病毒(HIV)進行抗體檢測,先用EILISA法進行初篩,試劑是由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若是檢測中顯示陽性,再使用不同廠家生產的試劑進行復檢,兩試劑顯示結果不同,就送往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檢。然后進行梅毒抗體進行檢測,采用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方法(TRUST)或者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方法(簡稱RPR)進行檢測,試劑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除此之外,對2009年-2012年的監測對象進行丙肝抗體檢測和艾滋病知曉情況調查。肝病抗體檢測使用兩次ELISA方法檢測,所有樣品使用酶免試劑(ELISA-1)進行篩查,結果陰性者判為陰性,不再進行復檢,結果陽性者進入復檢程序。對艾滋病知曉情況的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標準是對艾滋病基本知識八個問題進行回答,了解五個以下包括五個的為不知曉,五個以上的為知曉,分析知曉率。
1.3 統計學原理:
應用SPSS12.0軟件,以X±S表示數據,用X2表示有效率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時無統計學意義,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正太分布資料。
2 結果
在2006-2012年期間,金秀瑤族自治縣監測點的檢測人數分別為292人、524人、228人、348人、266人、413人、412人。在地區分布方面監測對象以金秀瑤族自治縣為主,本市其他縣、其他市及外省被檢測的對象占一小部分,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在婚育情況、高危行為史中差異性不大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在2006-2012年期間,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總體上成下降趨勢,2006年與2012年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梅毒抗體陽性率總體成下降趨勢,但下降趨勢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在丙肝抗體陽性率上,除了2009年為0.29%外,其他幾年都沒發現成陽性的檢測對象,因此是成下降趨勢的,2009年與2012年相比有統計學意義。2009-2012年期間的艾滋病的知曉率分別為70.98%、77.82%、82.32%、83.74%,由此見成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2009年與2012年相比有顯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與表2。
3 討論
近年來,艾滋病在廣西的感染率上升較快,已逐步超過河南,排在全國前列,2011年按照發病率排名全區第8位,按累計報告數排名全區第22位,因此也不能忽視對艾滋病的防治[4-6]。母嬰傳播占傳播途徑1%以上表明艾滋病疫情已經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如果以9例(2006~2008年孕產婦哨點監測發現人數)陽性孕產婦生產的小孩為陽性來計算,以2008年底截止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為基數,金秀瑤族自治縣母嬰傳播比率為2.96%(9/304),這是一個較高的比率。也許是我縣未對吸毒人員、賣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徹底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基數過小,造成比率偏高,但是該比率也應該引起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所以在從2009年以后縣政府和衛生部實行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加大了經費投入與監測力度,對高危人群建立嚴格的檢測制度,堅決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二代病例的發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此之外,醫務人員參與產婦宣傳艾滋病的相關基本知識[7],孕產婦艾滋病的知曉率也逐年提升,更有利于對預防艾滋病提供了有利環境,應該繼續堅持下去。但是金秀瑤族自治縣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也存在這一定的問題。首先相關醫務人員對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夠,孕產婦對采集血樣的行為不理解、不接受、不配合,調查問卷不認真填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結果[8],也影響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因此我們要加強對相關業務人員的相關知識進行培訓,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增強責任心,加強對孕產婦健康教育宣傳。同時加強對廣大群眾艾滋病性病防治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宣傳,共同參與到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工作中來,這樣才能從根本防治金秀瑤族自治縣的艾滋病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黃文婷,魏菊英,程東明,陳宏平,余楓華.宜昌市2010- 2011年孕產婦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6,28(3):298-299.
[2] 周蕓,陳偉,周美容.2010年桂林市孕產婦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2,8,28(8):654-656.
[3] 韓奎.泗陽縣2010年孕產婦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1,22(6):33.
[4] 王嵐, 王璐, 丁正偉. 中國 1995-2009 年艾滋病哨點監測主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趨勢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1, 32(1): 20-24.
[5] 陸偉江, 朱秋映, 劉偉, 等. 2007 年廣西自治區級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 應用預防醫學, 2009, 14(6): 357-359.
[6] 農麗萍, 何波, 趙紹基, 等. 2009 年憑祥市孕產婦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 華南預防醫學, 2010, 36(2): 70-71.
[7] 賈艷合. 薊縣 2009 年孕產婦艾滋病哨點監測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 2010, 26(7): 624-625.
[8] 陸偉江, 劉偉, 朱秋映, 等. 2002-2007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級艾滋病哨點監測報告[J]. 疾病監測, 2009, 24(2):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