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基礎知識、飲食、心理、運動、藥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了疾病復發率,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冠心?。唤】到逃?/p>
【中圖分類號】
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88-02
冠心病已成為發達國家首要死因,近幾年在我國大中城市有明顯增長趨勢,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1]。有資料表明,許多冠心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關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問題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106例,男80例,女26例;年齡56—90歲,平均70歲。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個體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情況由責任護士與患者一對一進行教育,患者入院給予熱情接待,介紹管床醫生、護士,詳細介紹醫院規章制度和病區環境,介紹疾病知識,冠心病的產生、預防和護理保健知識,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使患者消除對陌生環境、疾病的緊張、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還可以利用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中邊實施邊講解,在晨間護理中、護理查房中、在陪患者做檢查途中融入教育內容,適時地將有關知識教給患者。
2.2 集體健康教育:
科室定期組織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請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有關知識,病因、臨床表現、并發癥等,讓患者相互介紹經驗,相互學習的機會來鞏固教育內容,以達到使患者更為重視為目的。
3 健康教育內容
3.1 心理教育:由于老年人不僅生理上會發生一些變化,心里變化也比較突出,情緒急躁、容易沖動,有多疑、恐懼、孤獨感、自尊心強,根據老年人這些特點給患者心理上進行疏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疾病,講解不良情緒對疾病預后的影響,關心體貼他們,認真傾聽他們陳述,了解他們焦慮恐懼的原因和心理需求,盡早取得他們的信任,減少多疑與誤會,引導他們調節好心態,使其獲得安全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好心態接受治療。
3.2 飲食教育;冠心病飲食治療至關重要,它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讓老年患者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選擇低膽固醇、低動物脂肪、低鹽、低脂、低熱量、少鹽、少糖、富含維生素、粗纖維及植物蛋白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飽,膽固醇攝取量不應超過300mg/d,脂肪攝取量不應超過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控制在占總熱量的10%,增加不飽和脂肪酸。要減少鈉的攝入,以氯化鈉計,每天攝入量要達到10g以下,如能減少到每天5g以下最好。
3.3 運動療法教育: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過度,可使血中兒茶酚胺增多,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誘發心絞痛 ,因此,要避免繁忙工作。但要適當運動,循序漸進,適當運動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肌排血量,提高心肌對活動的適應性,有助于降低血壓,增加心肌營養和氧的供應,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2]。運動以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以不感到勞累為度,學會自測心率,掌握運動強度,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心絞痛時含化。
3.4 藥物治療教育:老年冠心病患者需長期吃藥,一定不能擅自停藥或加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護士必須根據老年人用藥特點及原則,向患者講解藥物的用法和用量、常見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輸液要嚴格控制滴數,。有服用地高辛患者要測量脈搏,每次服藥前脈搏不能低于60次/分,如出現惡心、嘔吐、頭暈或原有心臟病加重,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停藥。
3.5 日常生活指導:指導患者睡前用溫水洗腳,養成早睡早起習慣,要堅持午睡,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動。禁煙酒,吸煙可引起微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飲酒過多可使動脈粥樣硬化加重。
3.6 出院指導:指導患者要避免情緒激動,生活有規律, 精神放松,避免過度緊張,使精神愉快,促進疾病康復,家庭關懷與支持使患者回歸社會起重要作用,它能緩沖各種應急所產生的壓力,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理解、 支持、疏導和鼓勵,可以使患者享受親情的溫暖,對維護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指導家庭成員協助患者干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參與適當的娛樂活動,豐富生活,擴大社會接觸,對患者的生理、心里、社會康復是不可缺少的。指導患者在身體允許下洗澡,洗澡水溫在40度左右,時間不超過30分鐘,門窗不宜緊閉,以免引起暈厥,指導家屬學習一些醫學知識,掌握一定的救護知識,及時發現疾病發作先兆,及時就醫。
4 健康教育應注意問題
健康教育應確保傳授內容具有它的科學性和準確 ,不可胡編亂造,沒有理論根據。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的、宗教信仰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溝通技巧,以達到對患者教育的目的。要尊重患者,采用討論、傾聽、解釋、鼓勵、商討、建議等形式進行教育,尊重患者的意見 。 5 小結
總之,老年人冠心病既可防又可治,不是“不治治之癥”護理人員應該利用醫院這個平臺,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使患者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屬了解相關疾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知識,增強對疾病的認識,主動參與合作意識,幫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緒反應,對醫護人員滿意度和信任度明顯提高,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改善了生活質量。要做好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要有優良的護理專業知識和護理素質,使患者達到最高滿意度和最佳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1] 黃莉,陳曦, 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與調查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23
[2] 王亞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健康教育,實用新醫學,2001,8(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