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96-02
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獲得的感染??刂漆t院感染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責,也是醫療水平提高的體現[1]。整個醫院感染發生的過程中,護理管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護理人員如果能夠嚴格、有效、完善的執行護理操作和無菌技術,就能有效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但是,護理管理本身是個復雜的工作,其中涉及到會工作的各個環節,現就護理管理對于控制醫院感染的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 醫院感染控制存在的問題
1.1 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中的作用被忽視: 醫院管理層對院感控制工作不重視,忽略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放松對護士的防控知識的培訓,導致忽視操作過程中不注意自身防護和操作不嚴格,造成院內感染的發生。
1.2 制度不健全,落實有漏洞: 醫院及科室缺乏一套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建立的可行制度,并督促護理人員執行,如制定洗手制度、醫療器械消毒制度、無菌操作制度,并健全響應的監督機制和懲罰措施。
1.3 重點環節質量控制不到位
1.3.1 護理人員手衛生管理不到位,洗手過程不規范,不能有效殺滅有害微生物,洗手池水龍頭開關共用和毛巾共用已引起感染[2]。此外,醫院保潔員手衛生情況差也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1.3.2 醫療用品消毒滅菌不到位,或消毒后再次污染也會造成交叉感染,外科手術的術后感染中一部分就是此因。如果護理人員未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極可能導致院內感染。
1.3.3 護理工作人員每天要接觸大量的醫療廢物,如果對這些廢物處理不當,則可能傳播到別的患者賀護士身上,也有可能污染醫院的環境和醫療用品,易造成醫院感染。
1.3.4 醫院環境清潔力度鼻祖,不能保持潔凈,也易造成院內感染?,F在醫院各科室一般都人滿為患,有的甚至加床,患者、家屬、醫護人員共同擁擠在較小的空間里,造成空氣不流通。護士如果不及時開窗通風,就會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長。
1.3.5 老年患者、長期患有慢性病及身體虛弱的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氣管切開或者氣管插管的患者、危重患者、帶有傳染性疾病的家屬和醫護人員,屬于護理管理中防控醫院感染的重要對象。
2 預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2.1 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強宣傳:
醫院感染管理人員通過舉辦醫院感染學習講座和學術交流等多種方法,并督促各級各類人員嚴格執行,定期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并對消毒隔離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提高醫務人員高度責任感,自覺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樹立牢固無菌觀念。護士長嚴格落實各級各類人員各項消毒隔離制度,并經常檢查,督促護工的工作。定時向病人進行衛生宣教、說明預防感染的重要性,把醫院感染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2.2 加強病區環境清潔消毒:
病室定期進行通氣換氣,每日用移動式紫外線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1次,每次1 h。紫外線燈管每周用75%乙醇擦拭,除去灰塵以增強消毒效果。操作室及治療室安置壁掛式空氣消毒機,每日定時空氣消毒3次,每次1 h,對于不合理燈管及消毒機及時更換。環境微生物、物品表面、工作人員手掌常規進行細菌監測1次,對監測結果不合格者及時采取措施,直到問題解決為止。病區內濕式清掃,拖把分區擦拭后分區晾掛并有醒目標志。更改不合理的布局,按要求設置清潔區、無菌區、污染區標志。嚴格控制陪護及探視人員,做好出院病人的終末消毒處理。為病人及時更換被褥,堅持晨晚間護理,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
2.3 對病人實施護理干預:
加強基礎護理,對危重病人定時翻身叩背,預防壓瘡發生,提供生活護理服務。對手術病人護理:術前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及有無其他系統性疾病,對吸煙者勸其戒煙1周~2周,防止感冒。認真指導病人練習有效的咳嗽和咳痰。術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可協助完成翻身,臥床病人鼓勵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保持切口引流管的通暢和無菌,盡早拔除導尿管,協助排尿,吸氧器具應定時消毒和更換并保持口腔清潔,切口加強換藥,嚴格避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人員進入病房。
2.4 增強醫護人員的消毒隔離意識及無菌觀念,預防交叉感染:
在職醫務人員自覺接受每年職業防護教育,建立自我防護的意識。我國為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在10%~20%[3],醫務人員是最易遭受職業性銳器損傷的群體,因此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建立全面的防護措施的概念,即醫務人員須視任何病人的血液和體液均有傳染性而加以隔離和銳器物品管理。對針頭和銳器損傷應立即正確的處理,即擠壓傷口周圍使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傷口5 min,沖洗后應用0.5%碘伏消毒。向有關部門匯報并登記,明確污染來源,根據病人及醫務人員感染情況來確定處理流程。如果病人HBsAg陽性或核心抗體陽性,醫務人員HBsAg和HBs抗體陰性且未注射疫苗的應在24 h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于1周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6個月或1年追蹤HBsAg和HBs抗體。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
我院嚴格按照《抗菌藥物應用指導原則》使用抗生素,即控制抗生素的預防性應用,對無感染征象的疾病一般不用抗生素,對有明確感染指征的使用抗生素前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并采用適當的劑量、給藥方法和療程。另外,科室要定期組織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發現抗生素應用不合理應及時糾正,防止因菌群失調而造成感染的發生。
2.6 醫護密切配合:
每班都有負責換藥室的管理工作,提前為醫生準備好所有的檢查、換藥物品,同時將醫生當日用過檢查、換藥物品及時浸泡 、清洗、消毒或高壓滅菌備用。
3 小結
預防和控制感染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任何一環節處理不當即可能造成感染的發生,危及病人健康,所以需要人人參與預防感染,工作中要盡職盡責,從各個環節來降低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陶韜,王效雷.醫院感染現狀及預防控制措施探討[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6,24(6):6.
[2] 郭彥萍,李少莉.2種洗手液的效果對比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2):38.
[3] 趙華,黃根梅.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現狀調查及防護措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