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藥品調劑;發藥交待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308-01
發藥交待就是藥師核對所配的藥后發藥時對病患用藥方法的指導及疑問解釋的藥囑。
藥品調劑臺是患者用藥前的關鍵一關卡,不僅強調調配的準確性,而且核對后的發藥交待更是臨床藥囑的必要解釋與補充,也是提高醫療質量,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環節。正確的用藥方法不但可以充分發揮藥品療效,同時可以減輕或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所以,這就要求藥品調劑藥師除做好發藥前的“四查十對”,還要認真做好發藥交代工作,確保用藥合理、安全、有效。
1 交待藥品名稱
同一通用名的藥品會因其各自生產廠家的不同,在商品名、規格、包裝數量、顏色、形狀上就會有所不同。因此常會出現醫生處方上開具的藥品名與病人取到手上的不同,病人會產生恐懼、會誤以為取錯藥,這時發藥應耐心解釋清楚,同時交待清楚藥品的劑型、規格、數量。這樣病患就對自己將要使用的藥物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還可避免重復使用同種藥品。
2 交待藥品的用法
正確的給藥途徑與使用方法,對于確保治療達到預期效果是至關重要的。發藥時內服藥要清楚交代飯前、飯后、睡前、空腹、每日一次、隔日一次等服法;外用、一些特殊部位用藥,如肛門、陰道、耳朵、眼、口腔黏膜、含漱、貼劑等的用法;針劑用于注射、外涂、稀釋后口服等,要著重耐心地加以解釋與說明,才能達到安全用藥的目的。
3 交待使用藥物恰當的時間
根據疾病的晝夜節律性波動現象,選擇最佳用藥時間,可達最佳療效,并可避免某些藥物因持續高濃度而產生耐受性及不良反應。
3.1 需飯前服用的藥:
讓藥充分作用于胃壁的胃黏膜保護藥: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應在飯前30分鐘服;使藥物保持有效濃度,發揮作用快的止吐藥、胃腸動力劑、腸道止瀉抗感染藥等在飯前15-30分鐘服;為使藥物及時發揮作用的助消化藥:稀鹽酸、胃蛋白酶、復方消化酶等宜在飯前片刻服。
3.2 宜飯后服用的藥物:
一般說來,大多數藥物在飯前服用為佳。但是很多藥物對胃腸道有刺激,如消炎痛、阿司匹林、鐵劑、甲硝唑、黃連素、多西環素等,故須在飯后服,以免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水溶性維生素B1、B2、C維生素類藥物在飯后服用,可緩緩通過腸道,能較完全地被吸收;油類食物有助于脂溶性維生素A、D、E的吸收,也宜飯后服。且飲食中的某些礦物質,也能與維生素相互促進吸收,故飯后服用效果會更好[1]。
3.3 宜晚睡前服用的藥物:
如血脂調節藥他汀類、治療失眠的藥、維持量的抑酸藥、補鈣藥、驅蟲藥和抗其他寄生蟲病藥等;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抗過敏藥也宜晚睡前服用,以淡化其嗜睡的副作用。有人[2]曾對早、晚頓服異煙肼的患者做過血藥溶度比較實驗,發現晚間頓服較早上頓服效果更好。
3.4 必需整粒開水送服的藥物:
通常腸溶片、控釋片、緩釋片、膠囊劑等都必須整片吞服,不能咬碎,否則會被胃酸破壞而降低療效。但也有特殊情況的如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在治療急性心梗時就要將服用的第一個藥片咬碎,讓它迅速的發揮作用。另外,特別需咬碎服的有硫糖鋁、鋁碳酸鎂及某些咀嚼片等。
4 交待藥品用量
在發藥時要向患者交待藥品的規格和用量。因為同一藥品的規格常會因是否中標、換廠家等而不同。對于發給的藥品,有些患者看不懂藥品標簽或藥品說明書。藥品標簽上常有每日幾次、每次使用的克、毫克、毫升數,藥師在發藥時要直接交待明確每次具體使用多少、每日幾次、如何使用。
5 交待注意事項及其他
5.1 交待忌口問題:
眾所周知,服中藥要忌口,因為某些食物會降低藥物的效果或加重病情。西藥同樣如此,忌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5.1.1 藥物方面:如服異煙肼時,忌食魚類。這是因為魚類含有大量的組氨酸,組氨酸在肝臟組氨酸脫羧酶作用下變為組胺,組胺又在二胺氧化酶作用下生成醛。異煙肼能抑制二胺氧化酶,使組胺不能生成醛而在體內堆積發生中毒,出現頭痛、頭暈、皮膚潮紅、心悸等癥狀。此外,還不能飲酒[1]。
5.1.2 疾病方面:如高熱病要忌食蔥、姜、辣椒等辛辣食物。因為其可加重發熱癥狀。另外,腸炎等,忌食葷腥、生冷、黏硬食物;水腫患者盡量少吃鹽;糖尿病人不宜吃糖等等。
5.2 能使淚液、尿液、糞便等變色的藥物:
如服用鉍劑、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和活性炭可使大便呈現黑色或褐色;消化道造影劑的硫酸鋇可使大便出現灰白色;黃連素、VitB2、復合維生素B、四環素等可使尿液呈黃色或橙黃色;呈深黃至棕色的有磺胺類、恩醌類、番瀉葉等;可使尿液變紅色的藥有利福平、苯妥英鈉、氯丙嗪、果導、奮乃靜等;可使尿液變藍色或綠色的藥有亞甲藍、氨苯喋啶、吲哚美辛;可使尿液呈暗黑色的藥有甲硝唑、左旋多巴、亞鐵鹽等[3]。發藥時交代要讓病患明白由于正常用藥而導致淚液、尿液、糞便等的顏色改變屬正常現象,如無異常感覺,一般停藥2-3天后就會自動消失。
5.3 交待可能的不適與處理:
發藥交代也應讓患者對所使用的藥物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現象或不良反應有一定的認識,以免患者出現癥狀時,引發恐慌情緒。如,卡托普利類藥可能會出現咳嗽等癥狀,不耐受時應加服止咳藥或停藥;某些含有氯苯那敏成分的藥物,易引起嗜睡,從事高空作業、駕駛和機械操作患者用藥后應注意暫停工作。類似這些情況應向病人交代清楚。若有異常不適,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到醫院處理。
5.4 交待用藥的療程及合理的停藥時間:
通常,每種藥對具體病種都有一定的用藥療程,當藥物已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應及時停藥。但有些疾病癥狀緩解或暫時痊愈后,停藥過早易引起反復或病情加重;停藥過遲,可造成不良反應。有些藥物長期應用,驟停后可發生停藥反應或停藥危象。所以,在發藥交代時,要盡量詳細地向病人解釋用藥的療程及停藥的方法,從而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又能減少藥源性疾病。
5.5 交待藥品的存放:
某些需密閉、避光、冷藏及效期短的藥品,發藥時要特別提醒患者,以免因藥品保管不當而變質和失效。如胰島素針劑未使用時應貯存于2-8℃的冰箱內;使用中的最長可在室溫(最高25℃)保存6周;不得冷凍和暴露在熱源或直接光照下。
6 小結
在藥房工作的藥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我們面對的眾多患者由于文化水平、素質等的參差不齊,對藥品的理解有所不同。通過發藥交待與交流,對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能幫助患者正確用藥,消除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產生的疑慮,提高用藥的依從性,從而達到正確的治療目的。所以,發藥交代絕不容忽視,它是藥學服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王捍峰.健康顧問[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6:11-273.
[2] 劉月娥.藥物中毒100例分析[J].中國藥房,1991,2(5):28.
[3] 解斌,戴振國.合理用藥問答(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