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314-01
解剖學是一門在醫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解剖學實驗教學所需要使用的人體標本其來源相當匱乏,近年來各高職高專院校甚至存在無標本來源或來源相當不足的問題。而高職高專可能由于疏忽了對于學生在遺體標本使用和尊重方面教育的缺失可能存在對遺體標本操作不當常常導致遺體標本過度損壞,這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加劇了標本收集和有效利用的難度[1]。故此,在解剖實驗教學中除了規范標本的操作與使用更有必要引入醫學倫理學教育。
1 解剖實驗教學標本使用的規范管理
人體解剖實驗課的教學需要使用人體標本,而人體標本的管理規定以及相關法律的制訂尚處于一個不統一或者缺失的狀況。各大醫學院校制定了一些管理辦法,但仍不完善。而尸體標本主要來源于遺體捐獻和收集無人認領的尸體。由于受到各方面思想制約,捐獻遺體人員較少,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因此,制訂規范科學的教學標本使用制度應以最少的標本使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為核心理念。
1.1 實驗室制度的規范:
良好的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管理必須以完善的制度為依托,這樣就能做到管理的規范、細致、有序[2]。我校制定了一套完善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規范細致有序。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評估要求,分為實驗室主任管理職責,實驗室管理職責,實驗室物品及儀器管理職責,實驗室物品、儀器賠償制度,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防火措施等,做到了實驗室分工管理物品儀器專人專管等。實驗室人員自身建設,包括解剖標本制作技術的培養,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儀器及設備維護能力的培養,提高學歷、個人專業技術、科研能力等。
1.2 標本使用的規范:
人體標本陳列室共有各類標本1000余件,嚴禁參觀者打開柜門搬弄標本。實驗技術人員經常檢查,若有標本瓶滲漏、保存液渾濁、沉淀等,即時更換保存液。有的標本可能因年限過長而變質,應即時撤換。每件標本都貼有標簽,標明標本名稱。
2 解剖實驗教學準備中的倫理教育
2.1 解剖實驗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準則:
解剖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基礎,是學生對人體形態科學認識的第一步,使用人體標本進行實驗教學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只有對人體形態結構充分熟悉,才能更好學習其它醫學知識,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由于人體標本具有特殊性, 非同于一般實驗材料,解剖實驗教學中,人體標本的使用量應該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最少數量為準則。
2.2 人體解剖標本收集過程的倫理教育:
應堅持無償原則,通過社會大力宣傳無償捐獻遺體的意義,對同意捐獻遺體的人士,征得本人和家屬同意,適當進行臨終關懷。在美國、英國死亡教育和臨終關懷與咨商、哀傷咨商已愈見繁榮[3]。講解捐獻遺體意義,使臨終人員和家屬在心理上順利接受,給家屬頒發榮譽證書,或采取其他方式給予表彰,便于家人進行紀念活動。堅持無償捐獻遺體,可有效地減少社會問題。
2.3 解剖實驗教學用人體標本目前的狀況:
醫學解剖課教學必須使用人體標本,而人體標本的管理尚未在全國立法。各地、各醫學院校制定了一些管理辦法,但不盡完善。遺體來源主要通過遺體捐獻和收集無主名尸體來解決,由于受到各方面思想制約,捐獻遺體人員較少,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3 解剖實驗教學的倫理教育
3.1 實驗課前對教學人員進行倫理培訓:
每學期開課前應堅持對實驗教學人員進行倫理培訓,教師的語言、行為對學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學校的辦學目的是教書育人,醫學院校是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重視對醫學生的醫學倫理教育與為社會提供合格的醫學人才有著密切的關系。醫學倫理教育是形成良好醫德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培養醫學生的各個方面應起表帥作用。
3.2 解剖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倫理教育:
教師應教育學生要保持對死者的尊重態度,對死者的隱私保密,維護死者尊嚴。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嚴格按操作規程學習,嚴禁對死者進行取笑或在實驗室中打鬧。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對待標本的態度和采取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到學生身上。解剖實驗教學過程也是醫學生醫德實踐的第一個環節,從教師做起培養學生愛惜標本和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嚴格謹慎的科學作風。教師在解剖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同時對學生進行倫理教育。因為醫學倫理教育是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措施,讓學生從進入醫學院校開始就提高醫德認識、培養醫德情感、鍛煉醫德意志、樹立醫德信念。醫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醫德,才能發揮救死扶傷的醫學人道主義精神,才能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才能成為社會的勞動者、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白衣天使[4]。
3.3 解剖實驗結束后的標本收集處理:
解剖實驗教學結束后,教學廢棄物應集中收集、妥善保管,并上報有關部門統一處理,不得隨意丟棄,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要對死者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4 解剖實驗教學倫理教育與醫學倫理教育
4.1 解剖實驗倫理教育應與高職高專院校的醫學倫理教育課程相結合:
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醫學倫理課程,但大部分都安排在高年級講授。建議在課程安排上與解剖實驗教學相銜接,在醫學倫理課程中增加解剖教學實驗倫理內容,或在解剖實驗教學中安排部分醫學倫理課程,應將解剖、倫理與生、死教育相結合。
4.2 解剖實驗過程中倫理教育形式:
倫理教育課程除教師講授外,解剖實驗臺、器械應干凈、整潔,實驗室環境應衛生、布置優雅,也可布置部分展板,介紹優良的醫德范例,提出明日醫生,今日做起,即以多種形式進行解剖實驗教學的倫理教育。
參考文獻
[1] 丘祥興.醫學倫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8一170.
[2] 傅曉燕.人體解剖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之淺見.衛生職業教育,2003,21(1):140-141.
[3] 夏媛媛.中西方生死教育的發展與區別及原因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8(5):1一3.
[4] 高英俊. 完善醫學實驗動物倫理教育淺談[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7( 5) :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