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解決電子垃圾問題倡議機構(StEP Initiative)創建了一份最新的電子垃圾互動世界地圖。新的電子垃圾世界地圖展示了184個國家的可比較的年度數據。地圖顯示了投入市場的電氣和電子設備的估計總量,以及實際上最終從中產生多少電子垃圾。通過這份垃圾互動世界地圖,我們發現,全世界的電子垃圾、或任何帶有電池或電線報廢產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眼下尚未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
電子垃圾,是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子設備已充斥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隨之產生的電子垃圾也鋪天蓋地般涌來。而中國,幾乎正面臨著全世界最為嚴峻的電子垃圾應對形勢。
2012年,全世界產生的電子垃圾共有4890萬噸,約相當于全世界每人7千克。中國的電子垃圾規模達到725萬多噸, 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位。不過,這一數字僅僅是中國大陸本土的生產量,不包括進出口的電子設備、電子垃圾和零部件的統計。
除本身就是大批電子垃圾的制造者外,中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的傾倒場。盡管中國政府早已禁止廢棄電子垃圾的進口,但實際上,作為加工原料,這 些進口的垃圾數量一直十分可觀,它們主要來自美國、歐洲、韓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據歐洲委員會的統計,2005年歐盟國家產生的電子垃圾總數達1030萬 噸。而在當時的18個歐洲海港中,發現了約占總數47%的電子垃圾等待出口,它們將被運往中國、東南亞及非洲等地。總的來說,非法運往中國的電子垃圾主要通過四個渠道登陸:直接運往中國港口、與鋼鐵和銅片混雜運入、從香港轉運、從越南轉運。
據統計,在中國內部的電子垃圾流動一般經歷著兩種不同的渠道:官方正式回收和非官方回收。2012年,全國共130家電子廢品回收單位登記在冊,而2012年5月時,僅53家企業在評估中得到了技術合格的認證。實際上,對于電子垃圾回收者而言,是否擁有正規回收身份并不重要,任何人都可以買賣廢棄電子設備,目前這些從業者多為農民工。私自開展電子廢品回收的現象極其普遍的同時,因專業指導缺失、技術不規范而導致的環境污染也成了難以估量的灰色區域。通過對中國國內的電子垃圾流動跟蹤發現,最終通過官方回收渠道的廢品都能正常處理,而 此外的電子垃圾,有的變為二手電子產品出口、有的被回收利用、有的被掩埋或焚燒,去向多樣。
StEP預計,到2017年用過的和廢棄的電子產品的全年總量將達到6540萬噸,包括人們用過的和廢棄的冰箱、電視機、手機、電腦、電子玩具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即五年內增加了33%。這些電子垃圾的重量相當于200座帝國大廈或11座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