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介紹:卡爾曼氏綜合征(KS)男性發病率約為1/10000,女性發病率約為1/50000,是一種具有臨床及遺傳異質性的疾病,表現為嗅覺缺失、無青春期第二性征發育、相關軀體發育異常。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患者需通過長期用藥維持體征與身體穩態。
第一天看見龍飛,感覺他是個很安靜的人,除了偶爾會笑嘻嘻望著你說話,別的時間都是默默地干著自己的事情。他今年25歲,比我大兩歲,但因為臉容長得實在太年輕,言行間也不時透露稚氣,于是即使在采訪結束之后,我們決定在一起了,我依然有喊他一聲弟弟的沖動。龍飛,我這么說你會不高興吧?
龍飛的樣子很秀氣,尤其眼睛特別好看,但看來看去和正常人沒有兩樣。
這個病不像別的罕見病有讓人一目了然的病征。只要得到正確診治,患者表面上和一般人幾乎一樣,如果排除其他并發癥的因素,其實只要一直打針吃藥就能維持正常狀態。但即使如此,這群卡爾曼綜合征患者大都對自己的病諱莫如深,可能他們真正的傷痛,并不在身體上,而在心靈上。
卡爾曼氏綜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是伴有嗅覺缺失或減退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減退癥,是一種臨床基因突變及具有遺傳異質性的疾病,患者表現為嗅覺缺失。男性外生殖器呈幼稚狀態,睪丸小或隱睪,無青春期第二性征發育。女性患者內外生殖器發育不良,青春期時無乳房發育,無腋毛、陰毛,無月經。KS部分患者可合并唇裂、腭裂、隱睪、耳聾、色盲和腎臟異常及先心病。少數患者伴有銀屑病、癲癇及智力不全等。目前該疾病只能通過長期用藥維持體征與身體穩態,提高生活質量。
初步認識這種疾病后,大概可以理解為何多數卡爾曼患者會選擇隱瞞自己的病,特別在中國這種特別看重“傳宗接代”的國度。剛開始接觸龍飛時,我小心翼翼地揣摩著他對自己的病的看法,并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太快觸碰“愛”與“性”這個禁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認識了不夠大半天之后,我們就輕松自如地討論起這個話題了。
卡爾曼氏綜合征很難被確診。很多醫生對這種病都不了解,將病征與生長發育遲緩混淆,延誤了治療時機。
跑上百度卡爾曼貼吧看,你會發現病友們基本上是二十幾歲左右才開始去醫院找自己的病因。在同齡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這幾年,他們因羞于向父母啟齒,于是獨自困惑為何自己的性器官不像常人一樣發育,為何自己沒有第二性征;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出了什么問題。直到23歲確診卡爾曼癥前的這段時間,對于龍飛來說無疑是一段黑暗歲月。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卡爾曼患者還是有一線希望去獲得生育能力的,但孩子遺傳這個病的幾率也相對較高。
“為什么你不想生孩子?”我問他。
“我不想他重復我的道路,太艱辛了。”
“所以你在否定你自己的人生?”
“我沒有否定,我覺得我過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下一代還要經歷病痛折磨。”
“但經歷病痛的同時不代表不能好好活啊,就如你一樣不是也活得挺好的嗎?”
“你覺得我每天跑去醫院很好玩么,每天打針很自豪么?”
“所以還是那個問題,你過得開心嗎?”
“我的快樂,是來自于幫助病友所得到的快樂,是來自于我家人給予我的支持的快樂,還有因為我感覺我對這個社會有用,我發現我已經不單單是在為自己而活了,于是我得到了快樂。但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就會擔心他過得不開心,我自己本身要生存都困難,怎么撫養下一代,這是責任問題。這么多并發癥,萬一我30歲就病死了,誰去照顧他……”
“死亡這件事你怕不怕?”
“都死過好幾次了,沒有什么好怕的,但身體這么多問題,我更怕的是連累愛我及我愛的人……”
在卡爾曼群體中,他是少有的一個主動走出來公開自己身份的人。他是卡爾曼氏互助聯盟的創建人,在病友的幫助下組織了卡爾曼協會,向更多人推廣這種病的知識。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包括他父母。有病友從廣西來增城看他,見面吃飯時就勸他還是過點正常人的生活吧。
可是,對他來說,正常的生活不代表就是好的生活。他在網上賣力宣傳積極正面的治療信息,每次到醫院看病都要到男科轉一轉,向醫生派發罕見病資料,打聽有沒有類似病癥的病人,是否能勸勸他們改看內分泌科?他一直獨自執行這些任務,看似是些無私的付出,其實也算一種自我救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