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金庸的俠義遇上湖南人的匪氣,成就了當年的調查記者鄧飛。就在同一年,他遭遇了一次偶然的內心觸動。只因看見了不能回家吃飯的忍饑挨餓的孩子,天性中的溫熱令他決意改變。如今的鄧飛,更懂得如何運用柔軟的力量與地方合縱連橫。柔軟之于他,是匯聚成涓涓細流的愛的力量,是存在于每一個中國公民心頭的善意,也是促成聚沙成塔、自下而上的變革動力。
\"柔軟是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善良之心,一旦被激發出來,比憤怒更具持久和張力。”鄧飛說。
2013年12月21日,鄧飛的新書《柔軟改變中國》在京舉辦新聞發布會。依舊不改大哥本性,他送給每一個男人的書上都簽著“兄弟斧正”。這本書記載了鄧飛本人從一個調查記者到一個公益人的歷程和思考,以及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公益項目“免費午餐”的成長和數次危機,從中可以窺伺各方社會力量介入中國公益嬗變之一二。
鄧飛做了11年的調查記者,起底黑幕,拉官員落馬,在中國新聞界里與其他三名湖南籍記者并稱為“湖南四虎”,他的QQ簽名一度是“寫出這個國家的幽暗秘密”。值得玩味的是,兩年半前,鄧飛記錄微博逆轉抗拆家庭與拆遷官員對峙的紀實文學《宜黃鐘聲》,首印4萬冊,卻在未問世之前被地方勢力干預最終打成了紙漿。
當金庸的俠義遇上湖南人的匪氣,成就了當年的調查記者鄧飛。就在同一年,他遭遇了一次偶然的內心觸動。只因看見了不能回家吃飯的忍饑挨餓的孩子,天性中的溫熱令他決意改變。他和500名記者通過微博發起“中國鄉村兒童免費午餐”行動,意外看見了柔軟力量的滾滾流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如今的鄧飛,更懂得如何運用柔軟的力量與地方合縱連橫。柔軟之于他,是匯聚成涓涓細流的愛的力量,是存在于每一個中國公民心頭的善意,也是促成聚沙成塔、自下而上的變革動力。
過去兩年,鄧飛所發起的“免費午餐”被公認為互聯網上最具影響力的公益運動、新媒體賦權的標志性公共事件,鄧飛和他的團隊獲得殊榮無數。截至當日,免費午餐已募集7000多萬元善款,供應了超過1000萬人次的午餐,并成功影響國家每年投入160億元改善兒童營養。兩年內,鄧飛在中國鄉村一路狂飆突進,先后發起了免費午餐、微博打拐、暖流計劃、女童保護、中國水安全基金 、讓候鳥飛、大病醫保,e農計劃八個公共事務項目。
“我們這一代出生于70年代末的人,看金庸小說長大,俠義、人情味和正義感融入在我們的血液中,能為素不相識的人挺身而出。”
寫給女兒的書
新書發布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反饋?
這本書發出去后得到的反饋就是很多人哭,我覺得我寫得很克制,故事整體寫得還行,有情境感。因為不停寫微博體,所以文字很洗練。最主要的是在這里面寫出來我的思考,發現了和以前不一樣的力量,比如愛的力量,柔軟的力量,融合和建設的力量,讓我非常驚喜。
寫這本書的時候,你預設的讀者是誰?
這本書是寫給我女兒三三的,我想給她一個交代,在她生命中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去干嘛了。3-6歲是最寶貴的年齡段,涉及到父母和孩子建立親情,很遺憾我離開了她,讓她變成了留守兒童。我想讓她知道這三年我做了些什么,她慢慢地在讀,很在乎這本書,在上面很認真地簽名,我能感覺她內心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首先是給女兒的,其次是給捐款人和志愿者,等于給伙伴們一個交代。
為什么取名《柔軟改變中國》?
我本來取的標題是《我這樣使用生命》,當時在東莞聽了陳健民老師的演講,談什么是使命感,使命感就是使用生命的感覺,我被激活了,想著我是怎么使用生命的。后來出版社說這個書名不好,太私人化,應該顧忌更多伙伴,我就想到《合聚變》——合作產生的巨大的化學反應和能量,又覺得太學術。出版社意見改成《千萬人送一碗飯》,一個江蘇朋友說送飯不好,一般是送牢飯或上墳送飯,又改。我們的動員口號是行動改變中國,這才想到,“柔軟”兩個字是整個行動的點睛之筆,是用水的力量和水的方法促成變革,柔軟是最大的價值。
出版前后還有哪些刪節變動么?
有一些敏感的事情不能寫進去,最后還是妥協了,有一些人用了化名。像薛蠻子的名字,我想讓大家看到他的成績,但最后全部刪掉了。
你覺得柔軟已經成為你人格的一部分了么?
我們強調“以善養善”,以善良牽引更多善良。前十年的我是在用真相和憤怒的力量書寫,但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心理。如果你帶大家上街,可能只有一部分年輕人會跟我去。現在我強調柔軟,帶大家掃街,相信所有人都會參與進來,因為對大家都好。善和愛的力量更加寬廣,大家都參與進來,就實現了積少成多、自下而上的力量。
這樣的變革是你預期到的么?
我裹挾了社會,社會裹挾了我們,匯成了洪流往前滾動,我沒想到里面有那么多價值,促成了這么大變革。我想首先是因為悲憫,看到孩子的困境;二是天真地認為我們行動就會改變;三是純粹去做,就引發了一場浩大的公益運動。我們意識到必須誠實才能得到捐款,必須公開透明才能執行下去項目,要籌款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就必須聯合,說服志愿者必須民主,民主就必須放權。
近些年來微公益層出不窮,通過新媒體賦權的公益行動也有很多,你覺得為什么是你帶出了免費午餐的變革樣本?
造化弄人,我們也是陰差陽錯。我首先是觀察者,也是記錄者、批判者。調查中國社會問題,我必須分析他們失敗的癥結所在,研究和分析別人是怎么失敗的。7天之內要對一件未知事情有調查、了解、梳理,并且采寫形成文稿賣出去。調查記者給我最大的訓練是培養我的敏銳、迅速、洞察和穩健,整個鏈條都不能出問題。
所以“免費午餐”在幾次危機出現的時候,你都能很理性很冷靜地面對。
為什么靜下來,因為我知道這里面沒有惡意和私利,不會傷害到我。就算沒做好,那是能力問題。我們務必要誠實,我們都不是神,沒有不犯錯誤的人,有錯向大家致歉糾正就好了。
做公益讓人變帥
從調查記者到公益人的轉型,你覺得自己有哪些變化?
我的朋友看到我說比以前帥了。我看了下我的臉,以前皺著眉頭采訪寫稿子,讓我的臉非常緊張,甚至臉上有橫肉,但是我現在很快樂,五官長開了。現在頭發掉了很多,額頭露出來顯得臉長了,我還是蠻認可做公益以后人會更帥。
變成行動者之后,你如何看待之前你所做的評論?
批評者是站在山頂上對下面人指手畫腳,變成行動者之后發現以前的判斷和評論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或是一個階段,讓我反思之前寫過的批評報道是否更客觀精準。當然我不否定我前十年的奮斗,這些報道揭發貪污腐敗,把很多人送進監獄,對我的訓練和支持是巨大的,讓我更加去了解評論的慎重,了解世事的多元和復雜。
你變成行動者之后又會成為大家的評論對象,你怎么看大家對你的評論?
對我而言是更多的磨練和塑造。以前我很生氣,因為我會莫名其妙地攻擊和質疑,說我為什么坐飛機,為什么不用機票錢幫助更多孩子。在四川藏區饑腸轆轆地看到路邊飯館,我拍了人家的鹵肉發微博,被“不加V”幽幽來了句,“你怎么吃得比孩子好?”
這種道德綁架無處不在。
不是道德綁架,他們不能正常理解公益人,難道我做志愿者就要放棄我的生活么?我要把我的蘋果手機賣掉變成捐款么?我也會很生氣,但后來明白,因為第一,你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喜歡你,如來佛都做不到;第二,你沒必要讓所有人喜歡你,每個人見解立場不一樣;第三你要問自己,我們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讓大家喜歡我么?我們初心是給孩子做飯,讓孩子免于饑餓,如果我們是爭取大家對我們的喜歡,要去迎合這么多人,就死定了。我們要輕易得到大家喜歡,就要忍受大家對我們的不喜歡,宇宙能量是守恒的。
你現在對這些不同聲音能完全釋然么?
太釋然了,這也是一部分人推動我做到的。總有人罵我罵得很難聽,但這樣的東西也傳播不了多久,因為我沒有做,我不擔心。
很多人質疑不是出于惡意,是因為真的不理解公益。
以前我們有過一些傲慢、疏于交流從而導致的誤解,現在必須保持謙卑的態度跟大家交流互動。我們跟大家展示我們的方法,并且抱著不是說服大家的念頭,誠實展現自己。因為沒有利益糾葛,我們會透明公開,接受社會新的力量、新的技術。我們是在野地里吃五谷雜糧長出來的孩子,所以接地氣、結實、靈活,還能非常勤奮。
當影響力與日俱增的時候,你有沒有擔心自己垮掉的一天?
唉……我這么想著,只要我不去做不正義的事情,就沒有可能。徐永光老師說,沒有人能打敗鄧飛,除非他自己。我不想怎么維護自己,事實上你做不到,你哪一天在馬路上遇到失控的車,你在山腳下遇到砸下來的石頭,你都無能為力。只能做好自我管理,心懷敬畏和純粹,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琢磨著如何保護自己。
停止擴張
2013年底,你又推出了“e農計劃”,把地處偏遠、沒有工業污染的安全農產品推薦到城市,今年還會繼續擴張項目么?
我發誓我不再做其他了,最后一個是“e農計劃”。
如果發現新的社會問題也不會再做了?
我們會去聯合,不再開設自己的項目。我已經完成了三個板塊鄉村兒童、鄉村環保、鄉村經濟的建立,他們是鄉村過去的、現實的、未來的三駕馬車。
有可能切入城市問題么?
我會關切,但不會貿然進入,也做好準備。“e農計劃”會說服更多城市人,購買我們的農產品。今年各地團隊進入社區,展示我們的公益項目,游說他們參與或捐贈,接受我們的農產品,把孩子帶去鄉村,促進城鄉互動。
其實是用鄉村拉動城市?
立足鄉村,我們就可以撬動城市,有了城市,就能更好服務鄉村,兩手互搏。
你現在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我們現在還沒辦法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七八個項目分別掛在3個國家基金會下面,沒辦法形成系統合力,協調花了很多時間,團隊沒法統一起來。我最想做的是注冊自己的基金會,建立中國鄉村兒童聯合品牌,全面服務鄉村孩子,但這個不著急,因為我們和基金會合作比較愉快。成立新基金會也會制造更大的麻煩。
你對你自己現在的狀態滿意么?
我還有一些不滿意,我在等待另外一些伙伴出現在我身邊,幫我分擔更多工作,讓我有時間清空,有更多時間休息。
你現在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我跟你說一下我的生活啊,我以前經常抽煙、喝酒、打牌,現在不抽煙、不喝酒、不參加應酬,甚至學開車念頭都放棄了,因為浪費時間。現在給自己生活做減法,除了陪家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碎片時間刷微博和微信。我變得越來越純粹,生活越來越單純,但心里面對美的追求沒有放棄,你會看到我經常背田園的詩,發非常棒的鄉村照片,我想有時間就會去鄉村修養,回歸自然。
“我是小白鼠,拉車不是我的使命”
前幾天,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四川省涼山州國資委書記下基層一頓晚飯花了一萬五千元,免費午餐也同樣在涼山設有項目點。放下手里的屠刀,一邊在做公益,一邊仍然在見證貪腐的時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發了條微博:“狗東西”。習總書記都去吃包子帶頭節儉,我們國家的建設還需要很多資金,國家領導人都考慮從公款消費擠出錢來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改善民生和教育。在這種環境還胡吃海喝,吃飯是填飽肚子,你他媽的是在喝酒,你還喝那么貴的酒,說明你人蠢,不是狗東西是什么。
這些年來,你覺得公益所做的建設力量與貪污的腐蝕力量相比如何?
我們以前迷信殺殺殺,送貪官到監獄,后來發現送不完。如果不能改變土壤的話永遠收獲的是爛蘋果。現在想,一個人生病是因為有邪氣,那么我們就增加正氣,讓它慢慢占領身體,逼出邪氣。
站在歷史角度上,公益是未來的力量,是大勢所趨。看上去我們還小,說不定他們以前吃得更多,現在我可以評論他是“狗東西”,引起更多人的關切,何嘗不是進步。一個國家的轉型需要給于時間和耐心,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能讓你迅速膨大的東西是春藥,傷身體的,我們需要的是調養。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政府造成的,我們呼吁大家各自要擔負責任,為國家挑擔子。
有人評論免費午餐是撬動民間探索、政府接力的官民合作范例,但也有一些民間人士擔心你會叛變,你怎么看?
我沒考慮要站在哪一邊,我就是個做飯的人,所以得到很多界別的人支持。我不存在叛變,政府和民間就是敵對關系么?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和政府聯合就是笨蛋,政府掌握財稅和大部分資源,應該拿出來改善民生,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利,我不找他拿錢,找納稅人討要捐款,我不傻么?
其實這種擔心更多在于資源獲取及籌措與政府深度粘合后,免費午餐是否會被收編。
我們的使命感本來就是要拋磚引玉,做好模型牽引公共政策改變。政府是一個野戰軍,它很笨重,但很有力量;我們是一個小而美的偵察連,沒有政績壓力,沒做好,我能糾錯,不在乎自己得失,我就是小白鼠,做好實驗,政府就能切進去。
如果中央財政撥付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60億丟給了你們,你覺得你能花好么?
我非常萬幸沒給我們,給我就死定了。我們才2歲,沒長大,60億給我們都很難受,吃不下。但是國家必須交出來,我們可以組建其他社會力量,社會監督我這樣的組織比監督政府容易多了吧。
你覺得免費午餐能經歷捐款額突增的考驗么?
籌錢比花錢更容易,對整個系統都是巨大考驗,能不能安全并且高效地在合法范圍內花掉,需要系統全面的能力。我要是發動馬力籌款,一年一個億沒問題,但我必須克制,每年控制3000萬左右,適度增長。我們不需要盲目拓展,但要牢記使命,我是蓋樣板間的,我是小白鼠,不要把我變成牛,拉車不是我的使命,我要籌款的名聲干嘛?
你在書里說,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和政府開始開放社會,中國現在獲得了一個絕好的變革機會。站在這個節點上,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想說的?
我們可以通過行動去創造未來,而不是憂慮和畏懼。追尋自己的使命,解決那些困擾我們、傷害我們的社會問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站在時代的橋頭,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順勢而為,時代的大手在推動著我們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