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有很強的國家概念,可能是因為爺爺從小就會跟我說,有關他們年青時候的事情。我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回鄉下和爺爺奶奶一起過暑假。有時,在晴天的夜晚,我總是搬著我的小板凳,坐在庭院里,聽他們說他們年輕時發生的事。有時,聽著聽著,就會掉下眼淚,很心疼他們,也很心疼祖國媽媽,經歷了那么多苦難。爺爺也喜歡跟我說這些事,他總是說,那段時間,是他的青春,是祖國的過去,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說起,這些經歷,讓我感受到爺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而我也喜歡聽爺爺說這些事,讓我更了解我正在生活的土地,讓我更了解這個我深愛的國家,了解它的過去,了解他所經受的一切。
小時候,愛國是脖子上的紅領巾
聽著爺爺的故事,我也漸漸長大,我上小學了,看著姐姐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我真的好羨慕,我總是期待著有一天,我也能戴上光榮的紅領巾。我很努力的學習,因為我想早一些戴上光榮的紅領巾。
我一直都記得,那年春天,那一天,太陽暖暖地照在身上,風溫柔的撫摸著我的臉,花花草草雀躍地搖晃,校園里的紫藤蘿也像輕紗一樣籠罩著小亭子,一切都那么美好,我就是在這樣一個春天里,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少先隊員。
我們去了雨花臺,在烈士的墓前,我們許下了誓言,說我們會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然后,我們在那里,戴上了我們向往已久的紅領巾。我不用再羨慕姐姐是少先隊員了,我不用偷偷地戴她的紅領巾了,因為我也是少先隊員了。那一刻,我覺得我長大了,我覺得好光榮。紅領巾像一條線,一頭牽著祖國,一頭牽著我,把我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的牽在一起。從那以后,我更認真地學習,更努力地幫助身邊的人,只為胸前飄揚著的一抹鮮紅。
長大后,愛國是胸前的一枚團徵
上了初中,同學們都在爭先恐后的入團,當我們在晨會上向國旗敬禮的時候,我們特別羨慕高年級的同學向國旗行注目禮,那是一種成熟的標志,所以,我們都向往著能入團。那年夏天,在楊樹林前的操場上,我們宣誓,要努力做一名好團員。那一刻,說不出的光榮,通過自己認真學習,通過了團員考核,很自豪。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剛剛坐下,一位坐在我前座的老人,突然轉過身面對我,說:“同學,可以看一看你的團徵么?”我笑了笑,就摘下來,拿給了他,他看了好一會兒,抬起頭,把團徵遞給我,我看到他的眼睛有些濕潤了。他笑了笑,說:“50年了,50年了,它還是沒有變”,我有些疑惑地看著他,他接著說:“50年前,我入團了。”我笑著點了點頭,老人接著說:“我們老了,可是會有源源不斷的年青人進入共青團。呵呵”老人欣慰地笑著,轉回了身。我看著老人的背影,想著,我和老人之間,從陌生人,變成了同盟的關系,因為我們都是團員。就像,不管是年長不是年幼,是貧窮是富有,不論你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因為是中國人,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沒有任何隔閡。
后來啊,愛國就是我飛揚的青春
現在,我進入了職高,我認真上課、認真完成作業,努力學習技能,對待所有的事,都很認真,學習也很刻苦。因為,國家每年都會給我們1500元的助學金,這筆錢對于我們來說,是無價,它代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對我們職高生的關懷。而且,國家相繼出臺了各種對我們職高生的優惠政策,國家是我們堅強的后盾,給了我們希望與信心。所心,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希望在將來,能為我的祖國做些有用的事,能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回報祖國。
“愛國”,一個出現于“國家”之后,但卻應追溯到國家形成之前的字眼。愛國,生命之根,靈魂之信仰。小心把它貼在心口,那是幾千年沉甸甸的血與淚。時代在變,那一腔愛國熱情從沒有變過。我愿這兩個字,能一直陪伴我,一直勉勵我,讓我堅強的走下去。這兩個字把我和國家牽在一起,把我們的命運緊緊相連。
提導老師錢墻宇評語:
作者能以小見大,從小事入手,層層推進,把自己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把家中的老一輩對其的熏陶影響學校的教育貫穿一致。傾訴了自己從一個調皮的孩童到有責任感的少年的愛國情懷。自然流露對祖國的熱愛,最后將國家與自己的命運牽于一線。讓人看到新一代少年的擔當,令人感動。